「五都」戰果對藍綠兩陣營政治生態都有影響

「五都」選戰揭曉,正如本欄在這場選戰初發時就預估的那樣,國民黨的選情將是審慎樂觀,勉強可以保住新、北、中三都。盡管此後其間出現了許多原先未能預測的變化,但都難以動搖北、南台灣的藍、綠基本盤。但即使如此,如果不是在選戰最後階段,先後有周占春判陳水扁無罪,鄭弘儀爆粗口,及連勝文遭槍擊等事件來為國民黨「助選」,相信連國民黨的基本盤亦難以保得住。

但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因素在這場選戰中,對民進黨發揮了最大的制約作用。--在過去的幾場重要選戰中,民進黨最拿手的刺激泛綠選民情緒,挑動藍綠對立,以圖從中取利的「武器」,就是「統獨」議題。從陳水扁的「反導彈公投」,到謝長廷的「反一中市場」,再到民進黨各戰將的「反馬英九傾中賣台」……等,均是如此。而這次「五都」選舉雖然是地方性選舉,但既然它已被視為二零一二年「總統」選舉的前哨戰,按民進黨的思維定勢和選戰邏輯,尤其是操盤選戰的「新潮流大佬」吳乃仁的「習慣技巧」,都應在「五都」選戰中拿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出來說事,作為民進黨的選戰主軸,以圖刺激泛綠和中間選民對「台灣主權流失」的危機感,在鞏固基本盤的同時,開拓和爭取更多的新選票

但無論是蘇貞昌,還是蔡英文,以至是陳菊、蘇嘉全、賴清德等,都在選戰的整個過程小心翼翼地避開兩岸關係的議題,就連對「ECPA」態度多次反覆的蔡英文,都也提也不提。國民黨戰將雖然多次想挑起兩岸關係的話題,並要求其對手進行辯論,但都得不到回應。這就顯示,蔡英文等人終從「ECFA」簽署後台灣經濟的發展走向中看到,在「ECFA效應」已開始發酵之際,再使用民進黨過去曾屢試不爽的負面兩岸議題,只能是弄巧反拙,聰明反被聰明誤。從這跡像來看,負面的兩岸議題再也不是民進黨的選戰「利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和前景已為大多數台灣民眾所接受,並將成為台灣地區的主流民意。

「五都」選戰的另一個正面效應,是台灣的公職選舉正在回歸民主正軌。盡管在競選期的最後一天仍然發生槍擊案,但人們並不將之比擬為陳水扁的「兩顆子彈」,看作是「選舉奧步」,實際上也不是「極端選舉策略」,而最有可能的是地下賭檔檔主擔心血本無歸的護盤動作,或是黑社會幫派的利益糾葛。實際上,從整體上看,今次選舉活動過程比較正常,較少出現不規則情況,包括賄選買票比以往有大幅度下降,候選人之間的辱罵也相對減少,也很少看到抹黑文宣選,各候選人大多是「王婆賣瓜式」地推銷自己的政績或政綱,主打公共政策議題。由此看來,這次「五都」選舉將會是台灣地區選舉拉票形式的「拐點」,今後將會轉回公共政策的正規政軌,民進黨所擅長的「選戰技巧」將會日漸失靈和被拋棄。

從這次「五都」選舉中,還可得出一個啟迪,那就是「扁家弊案效應」已被消費殆盡。實際上,二零零五年的縣市長選舉,及二零零八年的「立委」和「總統」選舉,國民黨之所以能夠大勝,主客觀因素固然很多,但有重要一條,就是「扁家弊案效應」在起發酵作用。陳水扁家族的貪腐行為,成為國民黨有力的「助選武器」。但自陳水扁被關押以至是被判刑定讞,尤其是民進黨要與陳水扁作出切割後,國民黨從陳水扁身上所獲得的「紅利」就告逐漸消散。今後國民黨要在選舉中獲勝,就不能光靠消費陳水扁,而是必須拿出亮麗的政績。

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馬英九的魅力也已告消失。這一點連馬英九自己也已感覺得到,故在「五都」選情危急之時,不敢再使用二零零五年縣市長選舉時大收奇效的「國民黨席位如不過半就辭黨主席職」的「背水一戰」戰法,生怕弄假成真。其實,更多的泛藍民眾早就認為,無論是為了這場選戰,還是為了未來國民黨的爭取長期執政,馬英九都應盡早辭去國民黨主席之職,兌現其在「總統」選舉中的「當選後不再兼任黨主席」的政治諾言。實際上,如果不是馬英九兼任黨主席,而是由連戰或吳伯雄專任黨主席,就不會發生宋楚瑜借為楊秋興站臺而發洩對國民黨不滿的狀況。--今次國民黨所流失的選票,很大部分就是來自宋楚瑜的支持者。另外,由於「馬金體制」的黨內協調能力遠不如連戰和吳伯雄,也是國民黨無法在

高雄市和台南市安排一級戰將出戰,以至流失了大量選票,使到基本盤幾乎蹦潰的重要原因。反正,在台灣地區,政黨只是選舉武器,難以左右「總統府」的施政決策,實際上國民黨的黨代會和中常會開會時,並不以制定執政黨的施政決策為主軸,而是圍繞著選戰問題團團轉。既此,馬英九就應該專心做自己的「總統」,把握好施政決策,而讓能夠協調藍軍各黨各派系,爭取大多數選民支持的人如吳伯雄、連戰等來操持黨務。

國民黨流失了大量選票,是對過往老是以為能在「總統」選舉中斬獲七百多萬票是自己的魅力在發揮作用,不用依靠國民黨也同樣能當選的馬英九,是當頭棒喝。尤其是在這一年多來的幾次選舉,國民黨的表現都呈江河日下,那就證明他的那種寧願得失深藍,也要爭取泛綠,尤其是要把投給謝長廷的五百多萬票也要拿過來的想法,是單相情願的。不但是泛綠選民不為其所動,相反深藍、淺藍選民都因大失所望而不願出來投票。馬英九既然已經得到了教訓,今後就不應再有把泛綠選票都拿過來的想法,相反更應不負深藍選民的期待,加大發展兩岸關係的力度,,無須因顧忌泛綠的反應而在兩岸政策上小心謹慎,以至是僵化保守。尤其是在「ECFA」的「早收清單」開始生效並收到成效之後,更應趁熱打鐵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

向縱深發展。假如馬英九如一些人所預言,在「五都」選後收縮大陸政策,那就是錯誤判斷形勢,將比剛當選時的「討好泛綠」更離譜。

這次「五都」選舉,對民進黨選將的教訓更大,尤其是蘇貞昌徹底失算。如果他按照民進黨的設想是在新北市參選,以他過去在臺北縣長任內的政績,是不會輸得那麼慘的。他以為搶先宣佈參選臺北市長,會為他在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中爭取有利位置;但由於臺北市長選戰慘敗,已無緣於「二零一二」。更由於年齡不饒人,而斷了此後的「總統」之路。

表面上看,蘇貞昌折翼後,蔡英文應是「蘇蔡之爭」的得益者。但似也未必,因為雖然她在新北市所獲選票擴大了民進黨的基本盤,也雖然民進黨在這場選戰中的總得票率有所上升,但並非全是她的功勞,因為她必須集中精力照顧自己的選情,而未能以黨主席身份為其他參選人站臺助選。這種帶職參選的做法,可能會遭到黨內部份人士的非議。

相對的,蘇嘉全、賴清德是一對冒起的「新星」。尤其是蘇嘉全,自他空降大台中後,紮根基層,舉行了一千多場座談會,終爭取到不少中間選民的認同,差點就把本來是「躺著選也可當選」的胡志強拉下馬。以他較為清新的形象,及相對年輕等多方面的優勢,可能是一匹「黑馬」。或許,在明年四、五月民進黨「總統」初選時,他作為謝長廷在黨內第三代的代理人,會與「新潮流」合作,與蔡英文拍檔。而謝長廷本人及蘇貞昌、呂秀蓮、遊錫堃等「四大天王」,都「頗廉老矣」,將退出歷史舞臺,民進黨將實現第二次「世代交替」。

(發自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