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日:多元包容VS正能量蓄勢待發 澳門回歸日:多元包容VS正能量蓄勢待發

昨日是澳門回歸十四周年紀念日。除了是例常的升旗禮及慶祝酒會冠蓋雲集之外,市面上更是熱鬧非凡。由文化局舉辦以「生命的律動」為主題的「澳門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吸引來自葡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秘魯、玻利維亞、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布基納法索等十多個國家及兩岸四地共五十個藝團、兩千多人參與,從熱情的巴西桑巴到節奏強烈的印度歌舞,既有充滿澳門特色的葡萄牙土風舞,也有異邦風味的默劇大師、紅心皇后、瘋帽子先生、白兔先生和愛麗絲等,與沿途近萬澳門市民和遊客熱烈互動,將澳門歷史城區變成歡樂的海洋。吳衛鳴出任文化局長後,「攪攪新意思」,一連三年舉辦這個「澳門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動」的拉丁語系舞蹈與「靜」的「澳門歷史城區」互相輝映,充分體現了其閉幕式所要表達的「愛、和平、共融」意涵。

另一邊廂,幾乎是與此同時,由五個團體和兩名個人組織的多路遊行,也和平有序地進行。雖然參與人數並不多,但他們所提出的訴求卻是五花八門,包括「反對官商一體」、「反對輸入莊荷」、「要求二零一九年普選行政長官」、「抗議工聯要求清拆花籠」、「要求特區政府協助內地超齡子女來澳定居」、「要求司法機關交代涉及桃花崗地皮的刑事調查進展」等。這充分體現了在「一國兩制」下,《澳門基本法》和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規範的各項人權尤其是言論自由、遊行自由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也充分體現了在澳門特區,儘管訴求多元,利益多樣,但彼此都能互相包容、互相尊重。實際上,昨日「澳門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的隊伍,就曾與部分遊行群眾在塔石球場相遇,但兩造人馬卻是「各自各精彩」,並沒有引發任何衝突。

昨日的各路遊行,可說是近年來的各個政治紀念日遊行中,人數最少,秩序最平和的一次。這有可能是由於特區政府「以民為本」的福利政策,讓大部分居民得以初步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而致早期的怨氣和焦躁情緒得以舒緩;也有可能是此前的「暴力遊行」受到民眾譴責,而且更是經過今年立法會選舉,證明過激行為並沒有票房市場;因而導致今年回歸日遊行的人數減少,而且更沒有發生任何暴力事件。

但仍有某些機構進行的民調,聲稱民怨甚重。當最後一次以澳門中聯辦主任身份出席回歸慶祝酒會的白志健在被記者問到對此結論的反應時,他指出這意味著大家有更高的追求。

白主任的這番話,使人想起了幾天前香港媒體上刊登的一篇題為《國家領導人越來越不好做》的評論文章。該文在記述最近全球各地都有示威者上街,要求國家領導人下臺的情況後,提出了「當前的國家元首越來越不好做」的命題,並以泰國美女總理英拉上任兩個多月後在水災中的表現為例,指出她現在的被反對派圍攻並高呼要她「下臺」,並不是各國的元首執政水準下降,而是國民要求大幅提高了。

為此,該文展開闡述說,為何民眾對領導人的要求日漸升高呢?這可從全球化說起。全球化後的資訊大大流通,讓各地民眾可以輕易打破昔日的封鎖瞭解到外國情況。而人性的一大特徵是,人比較容易記住別人比自己好的一方,不太記得跟自己比不好的事情。也因此,當前年輕一代的選民對政府有了更高的要求,比較強調領導人在執政過程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已經成為全球民主國家不可忽視的一大趨勢。而以香港為例,許多去過台灣旅行的港人,都發現台灣民眾對外來觀光客很友善,深受台灣社會的人情味吸引,進而對香港社會有所不滿。但他們卻不知道或者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與香港相比,其實台灣近年來經濟相當疲弱,老百姓對政府罵聲連連,民怨某程度上比香港更大。

在政治心理學上,這叫作「期望革命」,即人一看到別人比他享有更多財富、自由或個人成就時,也期待自己能夠達到同樣的高度。這是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心態的變化,對國家權力轉變有着深遠的影響。要求高是好事,但有時候若無止境地去追求,最痛苦的反而是自己。

澳門目前的所謂「民怨」,又何嘗不是出於「期望革命」,即人一看到別人比他享有更多財富、自由或個人成就時,也期待自己能夠達到同樣的高度的心理?其實,現在一些年輕人在對「上樓難」滋生怨氣時,就混淆了「居住」與「置業」的不同定義和標準,剛畢業出來社會工作就希望能夠購置自己的物業,恐怕是「要求起步點」過高了。在此情況下,也就難免會出現「要求高是好事,但有時候若無止境地去追求,最痛苦的反而是自己」的效應。

但即使如此,特首崔世安仍能感受到並體諒心中有怨氣的民眾追求更好生活品質的企望。為此,昨日他在慶祝酒會上的致辭,及回應記者的詢問時就承諾,特區政府高度關注社會環境變化對居民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力求使居民更合理地分享發展成果。將以務實的態度,深化開展四大民生長效機制的建設,大力支持居民提升自身競爭力,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素質。並表示自他出任行政長官至今,一直有留意不同機構的各項調查,而調查結果對特區政府和他本人的批評時有高低,對此他既要接受批評,同時亦會自我檢討,提升表現做好工作。並對照習近平、李克強等國家領導人的指示,及自己競選特首時的政綱,找出其中不足之處,此後進行補足,

很明顯,崔世安正在思考,任何充分發揮由此而產生的正能量,促使特區政府的工作,更上層樓。因此,崔世安倘能得到連任,或將會推動系列的改革,但仍將以穩健為主。近日陸續有局級官員,因其工齡足夠,已提出退休申請。而立法會正在審議的有關候任特首和卸任特首、主要官員的禮遇條件法案,顯然也是為第四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的「大執位」預作制度準備。可說是按照「首任熟悉情況,次任建功立業」的國際慣例,為正能量的蓄勢待發,進行謀劃。

由此,人才的問題就被提到了極高的位置。昨日崔世安再次強調,為應對當下和未來的挑戰,促進澳門可持續的發展,正式提出啟動「人才培養長效機制」,並將建立由他本人領導的人才發展委員會,研究啟動針對精英、專才和應用人才的計劃;創造更為公平、公正的環境,在實踐中鍛煉和發掘人才。

計劃已定,就待推展實施。在第四屆特區政府成立之後,或將會出現一番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