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落馬的院士們

近日,在全國生態環保系統「以案為鑑,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上,孟偉案作為典型案例又一次被提及。

去年11月10日,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孟偉因嚴重違紀被立案審查。4天后,孟偉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資格被停止。今年4月,孟偉被「雙開」。

迄今為止,孟偉已是第三個落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前兩個分別是中國工程院原院士、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寧,中國工程院原院士、原總後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副部長周國泰。本文梳理出三名院士的成長及落馬軌跡,以警後人。

人前「節儉」 人後「貪婪」

院長、院士、技術總師、全國人大代表……身兼多個重要職務的孟偉本應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領軍人物,但他卻從一名治汙者淪為政治生態的「汙染源」。

孟偉是恢復高考後第一屆大學生,1982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至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從副處長一路升任院長。參加工作後,孟偉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但他追求的「出人頭地」是被人羨慕和追隨。在被調查期間,孟偉直言:「我收的不是禮金,更多是在這個過程中被人求的心理滿足感。」

一些私企老闆摸準了孟偉的心思,在與之交往時豪華宴請、為其親友安排工作、為其父母聘請保姆……這讓孟偉覺得「很有面子」。

在眾多為孟偉鞍前馬後「服務」的老闆中,青島商人韓某某是其中之一。由於和孟偉是老鄉,從一箱箱海鮮和逢年過節時的紅包開始,韓某某拉近了與孟偉的距離。正是在孟偉的「幫助」下,韓某某的公司短短几年就從一家搞廢品回收的「小作坊」式企業發展為擁有50多家子公司的集團公司。

孟偉「煞費苦心」為韓某某保駕護航,除了經不住「鄉情牌」,更重要的是鉅額利益輸送。韓某某說:「10萬元能辦成的事,我就給孟偉送20萬元,他就得按我的要求辦事。」據悉,孟偉從韓某某處收受了數百萬元好處費。

人前「節儉」、人後「貪婪」,是多名辦案人員對孟偉的評價。在生活中,孟偉表現得很節儉,襪子破洞了還繼續穿。但在私下裡,孟偉給企業幫忙要收錢,提拔幹部要收錢,分配科研項目要收錢,甚至在紀檢組織到環科院進行調查的當天,孟偉還在辦公室收受禮金數萬元。

孟偉擔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一職長達15年之久,他將其視為「自留地」,用科研項目管理權大肆牟利。2006年2月,國務院發文確定了包括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在內的16個科技重大專項。「水專項」技術總師是孟偉。許多承擔「水專項」課題的單位都以各種方式向孟偉進行了利益輸送。

「靠院吃院」是孟偉打著科研幌子斂財的另一渠道。孟偉多次安排某環保公司參與環科院的科研課題,經費撥給該公司後,課題仍由環科院的人員幫助完成,實質是以科研的名義給企業輸送利益,孟偉從中吃回扣。

在選人用人上,孟偉看是否是「圈裡人」、對自己有無幫助。孟偉的司機苗某,人稱環科院「二院長」,經常打著孟偉的旗號替人辦事收錢。曾有多人向孟偉反映苗某有問題,但孟偉稱「誰說苗某不好就是對我有意見」,並違規將苗某聘任為環科院物業公司副經理。初步查明,苗某涉嫌受賄犯罪,數額巨大。

「孟偉這十幾年把人心搞散了、隊伍搞散了,搞團團夥夥、任人唯親、拉幫結夥。」生態環境部一名領導說,「環科院熱衷於賺錢,對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認識不足,錯過了不少重要發展機會。」

「李老闆」的生意經

2014年10月10日,「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李寧被依法批捕,成為第一個落馬的工程院院士。

少年成名的李寧曾是業內最炙手可熱的中青年科學家之一。他16歲考入江西農業大學,29歲獲得中國農業大學博士,45歲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除了頭戴「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光環以外,他更是中國克隆技術的領軍人物,獲得過國家最頂級的科技獎項。

動物遺傳是李寧多年來潛心研究的核心。2000年,他帶領團隊克隆出了3只轉有人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轉基因山羊,之後一舉成名。接著,李寧在該領域獲得了更多更高的學術成就。

豐厚的學術成果為李寧帶來了多項科研項目的邀約。20多年來,李寧僅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86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等三大科研計劃獲得的項目就至少22項。

與此同時,李寧還是這些項目課題的評審。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雙重身份,早就引起其他專家的不滿。2008年,有人在網上舉報,李寧在一項國家級的水禽開發項目中沒有迴避,導致評審結果出現嚴重不公正。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這類申請人兼任評審的事情在國內並不罕見。「學術界內有資格拿到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類別就那麼幾個,領軍人物也很有限,很大程度上都是在這個範圍內輪流。」

呈井噴式的科研項目帶來的是鉅額的科研經費。在李寧領銜的眾多科研項目中,僅「豬、雞重要經濟性狀遺傳的分子機制」課題專項經費即為1581萬元。這一項目由7個研究課題組成,由李寧主持的單項課題經費為384萬元。「家大業大」,李寧在農業大學可謂「財大氣粗」,人人稱其為「李老闆」。

李寧被逮捕主要是因為涉嫌將部分科研經費以「外包」的名義轉移到了其名下的公司賬戶。「李老闆」名下有多家生物技術公司,其中的北京濟普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李寧參與的眾多科研項目中,一直扮演著合作公司的角色。

從2006年到2011年,中國農大和濟普霖合作的項目至少有21個,其中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就有5項。這個科研項目總投入逾200億,李寧是該重大專項的副總工程師。

據瞭解,一家公司以合作單位的身份參與國家科研項目在業內通行。根據調查得知,李寧或涉嫌將科研經費截留或轉移到濟普霖名下。而這種情況在業內並不罕見。一名大學教授說,大家會想方設法把批下來的科研經費「花光」,因為根據規定,剩餘經費都要交回,「誰也不想把到手的錢再退回去」。

迷途的「防彈衣之父」

2015年10月21日,原總後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副部長周國泰因涉嫌嚴重違紀被立案調查。周國泰是一名難得的高級科技人才,最終迷失了方向,成為十八大後落馬的第43名軍老虎,也成為第二個落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國泰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7月被授予少將軍銜。他長期從事軍用、民用功能服裝和個體防護研究,被譽為「中國防彈衣之父」。

1987年,在北京召開的一次國際技術交流會上,周國泰第一次見到美國的芳綸防彈衣。當時,這種防彈衣堪稱世界一流,他想去摸摸卻被拒絕。於是,防彈衣成為周國泰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為此,他攻讀了中國紡織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並和鞍鋼很多老工人進行了多次測試,最終研製出世界上最剛硬的防彈鋼板。從1987年到1990年,周國泰帶領科研組造出了中國第一批頂級防彈衣——護神。

1990年,中國要承辦第十一屆亞運會,有關部門決定從國外買進一批「開夫拉」防彈衣。周國泰站出來說:「我們也有防彈衣,買我們的吧,不比國外差!」周國泰知道,挑戰「開夫拉」只有比試才能讓人信服。十槍打完後,同是五發子彈,美國的「開夫拉」防彈衣留下了兩個圓圓的彈孔,「護神」防彈衣僅擦了幾道白色的痕跡。

周國泰對科研的熱情並未止步。在非典疫情發生後,他帶領研究所的科技人員僅用一星期時間研製出了具有透氣、透溼、抗病毒性強、可重複使用等優點的新型抗非典病毒防護服。

為了瞭解作戰士兵的需求,周國泰還多次親臨前線。他要求科研人員把壓縮餅乾的標準做到嬰兒都可以吃,在研製過程中,科研人員一日三餐都得吃這種食物,直到自己沒有反應才給戰士們使用。他要求,科研人員要帶感情搞科研,「不帶著感情,拿不出好東西。」

可惜周國泰只是對別人嚴要求,對自己放鬆了警惕,最終觸犯了黨紀國法,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已移送軍事檢察機關立案偵查。

(廉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