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00強企業出榜:民企占比近一半

總營收達71.17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1.2%,重回兩位數增速區間;凈利潤3.2萬億元,同比增長13.28%,這是今年9月2日在西安舉辦的2018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上,中國企業500強交出的成績單。

民營企業占比增多

9月3日,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李建明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表示,今年中國企業500強營收突破70萬億元,入圍門檻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實現16連升,再創歷史新高,這說明中國這些年穩增長、促改革方面已取得實質性成效,各大企業盈利較好。

中國企業聯合會是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的製作者和發佈者。根據其歷年發佈的榜單數據,經濟觀察報梳理發現,2002年為中國企業500強營收最低,那一年只有20億元,經過17年發展,企業入圍門檻翻了約15倍。

其中,2002年至2004年,入圍門檻每年增幅在5億元左右,2004年至2006年每年增幅約15億元。激增在2009年出現,入圍門檻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緊接著2014年突破200億元,2018年再次提升至306.89億元。

比營收數據更亮眼的是,今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民營企業數量進一步增多,達到237家,佔比47.4%,近半壁江山,與國企入圍數量進一步縮小。早在2002年榜單中,80%以上還都是國企。但在營收、凈利潤、凈資產指標來看,民企佔比未超過50%,國企仍佔主導地位。

李建明對經濟觀察報說,民營企業在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佔比的增多,說明民企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強勁,在做強做大做優上將不斷展現出其活力。

金融:中國最賺錢的行業

在本次榜單中,中國企業500強中服務業企業數量呈現長期波動性增長,從2010年143家增至今年的170家。對比十年前,入圍500強數量最多的三大行業是黑色冶金及延壓加工業、建築業與煤炭業。

無獨有偶,今年世界500強中國上榜企業中也呈現出傳統企業減少、新經濟及服務業企業顯著增加的現象。過去五年間,中國共有10多家企業從世界500強中退出,主要為煤炭、鋼鐵企業。

在李建明看來,中國企業入圍中國500強、世界500強的質量在提升,結構也在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很多新產業、新經濟、新業態在去年躥升基礎上,有了更強勁的增長勢頭。「目前中國還處在大力發展製造業階段,若大國製造不起來,服務業也難有國際競爭力。」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入圍企業500強的名單中,共有253家製造企業入圍,比上年增加8家,營收、凈利潤等指標在全部500強企業中佔比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製造企業營收增速高於服務業企業500強2.93個百分點,扭轉了連續5年低於服務業企業500強的增速格局。

而本輪500強企業中併購重組活躍度卻逆勢下降,合計報告併購重組次數822次,比上年大幅減少了675次。金融業入圍企業為33家,但營收、凈利潤等7個指標高居細分行業之首。金融企業佔全部500強企業凈利潤的50.7%,有17家銀行佔全部凈利潤的43.4%,在資產和海外資產上,金融企業佔比超全部500強的60%,成為中國最賺錢的行業。

李建明表示,近年來,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勢頭不減,傳統企業數量減少,新業態新模式正不斷湧現,互聯網等新產業進榜企業持續增加。

倒逼效應

中國工程院製造業研究室主任、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屈賢明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儘管貿易戰對中國企業出口造成了一些阻礙,但反過來也會形成倒逼作用,進一步促使國內企業加快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

今年的《中國500強企業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國際地位穩步提升,入圍世界500強的數量繼續增加。2018世界500強中國企業上榜數量從上年115家增至120家,僅比美國上榜企業少6家,進一步鞏固了世界第二的地位。

其中,中國內地企業107家入圍,比上年增加2家,而日本、德國、法國、英國上榜企業分別為52家、32家、28家和20家。2018世界500強共有33家企業首次上榜或重新上榜,其中13家(鞍鋼集團、首鋼集團、青島海爾等)來自中國。

除此之外,中國企業在世界500強中地位穩中有升,國網、中石化、中石油分列世界500強第二至第四位;22家中國企業進入前100強,同比增加2家。

李建明認為,目前中國企業依然面臨嚴峻國際形勢,貿易摩擦增多,可能會對中國企業帶來更大挑戰。未來中國企業要向產業鏈高端發展,仍將遇到各種阻礙,但貿易摩擦也會激發和倒逼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上下功夫。

屈賢明也表示,目前中國在一些關鍵零部件以及高端裝備製造的質量效益上較為薄弱,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在高端產品方面,還不能滿足國內需求。「但總體來看,中國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巨大國內市場,這是其它發達國家所不具備的。」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黃麗華坦言,在貿易摩擦明顯增多的國際環境下,今年中國企業能夠拿到這樣好的成績,是很不容易的。「這說明中國在數字化方面完全有實力與美國一較高下,甚至在某些領域中國是領先的,所以不能有任何悲觀情緒。」

(董瑞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