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空軍「一年成軍三年成名」

11月11日,是人民空軍成立69周年紀念日。在此重要節點,讓我們一起重溫60多年前人民軍一鳴驚人的軍事奇跡,揭開這場震驚世界的軍隊轉型的奧秘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型建設史上,最具經典意義的莫過於人民空軍的建立:一年成軍三年成名。其速度之快、品質之高、影響之大,中外鮮有,堪稱現代軍事史上的奇跡。這一奇跡是怎樣創造出來的?揭開60多年前這場震驚世界的軍隊轉型的奧秘,對我們弘揚優良傳統,凝聚意志力量,深化軍隊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高度重視使命任務牽引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主席、黨中央作出建立人民空軍的戰略決策,並確定了「在陸軍基礎上建設空軍」的重要方針。1949年11月11日,空軍司令部在原第四野戰軍14兵團的基礎上宣佈組建,各野戰軍被選調的幹部迅速向空軍機關、院校、部隊集結,我軍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轉型建設就此拉開大幕。接下來,空軍用30天辦起6所航校;用10個月培訓出第一批2366名空地勤人員;6個月組建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混成4旅;3個月後改組建成空3師、空4師,2個月赴朝參加空戰;抗美援朝戰爭3年內組建28個航空師70個航空兵團,通過組織輪戰大部分形成作戰能力。到戰爭結束,人民空軍不僅在規模品質上實現目標要求,而且擊落擊傷敵機425架,以「一鳴驚人」的輝煌戰績步入世界一流空軍行列。

使命任務的牽引是軍隊轉型發展的基本規律,空軍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建立,這與建國初期的安全需求密不可分。1949年,三大戰役結束時,考慮到新中國成立後,殲滅殘敵、鞏固國防,必須有空中武裝力量,毛澤東及時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1949年6、7月間,黨中央感到今後解放臺灣、海南島,空軍、海軍和內應是渡海作戰的關鍵。為解決空中力量太弱,難以擔負起渡海作戰任務的實際問題,決定加快建立空軍的步伐。

組建空軍隨即進入實際運籌階段,中央指派劉亞樓、王弼、呂黎平到蘇聯考察和購買飛機,協商派遣蘇聯專家和技術援助,抓緊收集航空材料,指導東北老航校加緊培養航空人才。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侵朝美軍飛機侵入中國華北邊境領空,對邊境城鄉進行轟炸、掃射,志願軍前方後方遭到狂轟濫炸,迫切需要解決制空權問題,部隊反映強烈,急切希望人民空軍能出戰。彭德懷甚至逼問劉亞樓:「空軍司令員,我等著你的空軍呐!」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下定決心,組織志願軍空軍參加作戰。按照一切為了戰爭勝利的要求,空軍各方面建設抓緊進行、全力推進,走上了非常規建設發展道路。

充分發揮領導幹部作用

「正確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治軍之道貴在用人,非常之時要用非常之人。空軍組建伊始,誰來領率、用哪些骨幹至關重要。黨中央、毛澤東反復斟酌,最終確立劉亞樓為空軍司令員,原因在於他是經歷過長征的紅軍高級幹部,在解放戰爭中指揮過大兵團作戰,又到蘇聯學習過,對合成軍作戰比較熟悉,還曾兼任東北老航校校長。有了這樣一位政治上靠得住、駕馭全局能力強,視野開闊、務實敢幹的開拓型領軍者,就有了落實黨中央戰略決策的「領頭羊」。而劉亞樓上任後第一件事情同樣是選好配強支撐空軍開局的航校校長、政委和首批作戰部隊領導。7所航校校長都經過長期革命鬥爭考驗,其中4所驅逐機航校的校長都是原新疆航空隊的紅軍學員,有覺悟、有能力。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混成4旅3個團長、第一個航空兵師師長也都是老紅軍,政委則是各野戰軍提出所需3倍的名單交中央軍委挑選出來的精幹領導。這些人都有很強的幹事創業責任和能力,落實上級要求決不打折扣,彼此之間你爭我趕,誰也不甘心落後。

1949年10月30日召開第一次航校工作會議,劉亞樓貫徹黨中央儘快把航校辦起來的重要指示,提出大幹一個月,12月1日前必須全部建成開學的硬要求。校長們雖感到壓力大很為難,但沒有一人退縮,緊急奔赴各航校校址,夜以繼日地整修遭受炮火破壞的機場、營房和教室,不僅每天安排上百名從各野戰軍選調來的幹部和學員,考核談話、安排工作、編組分班,還要購置教學設備、學習用具,甚至親自到機場除冰掃雪、激勵士氣。在他們的帶領下,各航校全部提前開學,時間最短的25天。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樣一批想幹事能幹事的領導骨幹,創造這樣的奇跡幾乎是不可能的。

拿出攻堅克難超常舉措

改革就要面對矛盾問題,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打破常規,快刀斬亂麻。創辦空軍,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要有空、地勤人員;二要有師、團領導機構;三要有飛機裝備。可是,這三個條件空軍初創時都不具備,而且當時國家百廢待興,解放戰爭尚未完全結束。為此,各航校採取一人帶多人、一機多人用、開展互助活動、見縫插針訓練和機務、飛行人員一起維護飛機等方式,開展速成訓練。成建制抽調陸軍12個師部、49個團部,改組為航空兵師團領導機構,立即組織業務學習,熟悉飛行機務工作,邊學習邊遂行任務。通過緊鑼密鼓的談判,先後從蘇聯購置3000架飛機和配套設施設備,對剛從陸軍轉到空軍參加建設的同志們而言,都是急轉彎,讓人目不暇接,特別是黨中央決定迅速組建志願軍空軍入朝參戰後,為了落實上級指示,「盡可能多、盡可能快地組建航空兵部隊」,全軍一盤棋,聞令而動,昨天還是陸軍部隊的師政委,今天就到飛行部隊當團政委,上任後擺開攤子就幹;上午宣佈組建軍區空軍班子,下午就掛起牌子開展工作。

從1950年8月到10月,在兩個月的時間裏,最初組建的空軍第4混成旅像「裂變」一樣,轉眼間變成了幾個師,東北、西北、華北等軍區空軍如平地起山嶽,相繼誕生。代總參謀長聶榮臻滿意地說,空軍發展堪稱「超級魔術」。為慎重初戰,確保抗美援朝空戰首戰必勝,劉亞樓親臨一線,研判敵情,帶師長方子翼到蘇聯派駐東北的空軍前方指揮所抓緊學習15天,回來後就指揮作戰,並且分別於1951年1月21日、23日和29日連打3仗,擊落擊傷敵機3架,以「三戰三捷」的驕人戰績,揭開從未經歷的空戰之謎。

堅定敢闖新路信心勇氣

在沒有現成經驗借鑒的情況下,要實現快速轉型,必須要有闖新路的決心信心。初建時期,面對技術密集、裝備複雜、作戰環境和要求完全不同的軍種,從陸軍進入空軍的創業者,要適應新體制、履行新的使命任務,挑戰的艱巨性不言而喻。此時大家連基本的業務常識還沒有,有的甚至把燒水的鍋爐誤當成油罐。但是這些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創業者,在困難面前毫不畏懼,用信心和勇氣激發出智慧和力量。

為完成速成訓練任務,各航校開展實物與形象化教學,發動教員自製許多圖表、模型和教具,把一些報廢的飛機部件、發動機和器材搬到教室,邊看、邊講、邊操作,有效解決了學員文化水準低、理解跟不上的問題,並採取專家、翻譯、助教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突破了航空理論教育這道難題。大家把我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和英勇善戰的戰術和作風帶到天上,創造了「一域多層四四制」和「空中拼刺刀」等作戰方法,迅速形成了獨特的對敵作戰優勢,爭取了空中主導權。

做到不計得失勇於犧牲

改革是利益的調整,但不是追逐局部和個人利益的理由。「共產黨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胸中只有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才是我軍的價值取向和優良傳統,也是人民空軍快速組建的真正秘笈。

參加創建空軍的人員,80%以上都是從各野戰軍選調的、經歷艱苦戰爭考驗的優秀陸軍幹部,許多是戰鬥英雄和模範、功臣。這些精英來到空軍,沒有享受到特殊的待遇,相反,多數幹部都是降職使用。師長任旅長、團長,團長任營長,甚至有的營長當了排長,排長當了班長。他們毫不計較得失,紛紛寫決心書、請戰書,只要能為建設空軍作貢獻,哪里需要哪里去。曾任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的楊思祿,選調到空軍前已是野戰軍師長,為熟悉空軍勝任工作,他自願降級到5航校當參謀長。參加組建空軍陸戰第1旅人員中,戰鬥英雄、模範、功臣占93%,但沒有一個居功自傲,每個同志都把自己作為普通一員,開始新的奮鬥。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過去是照亮今天的鏡子。走進新時代,邁上新征程,我們將不忘初心光大傳統,創造新的更大輝煌!

(韋建瑞、孫克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