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大陸綜藝影響的臺灣年輕人

去年駐台期間,我偶遇一名臺北士林高商的女學生。當她知道我來自大陸後,首先向我打聽哪些途徑可以購買華晨宇的正版專輯。據她所言,她是通過《我是歌手》認識並喜歡上了華晨宇。

相較於近年來大陸影視劇在臺灣掀起「娘娘熱」、「宗主熱」等短暫狂潮,大陸綜藝節目以貼近生活的表現方式,將大陸文化熱點和生活狀態向臺灣進行全方位展示,其產生的影響也許比我們預計的更深遠廣泛。

他們都在看大陸綜藝

駐台期間,我曾拜訪位於臺北永春捷運站附近的一家健身館,館裏唯一一塊能放出聲音的螢幕,每晚黃金時段固定播放《我是歌手》網路視頻。據值班教練說,私教教室裏大多是20至35歲之間的年輕男女,播放大陸熱門綜藝是為了迎合他們的喜好。短短三個月間,我在不止一家餐廳看到過店內電視機在播放被臺灣電視台購買了版權的《中國好聲音》。幾年前,島內餐廳電視播放率較高的是臺灣新聞節目或本地電視劇。如今老闆和食客都仰頭津津有味地欣賞《中國好聲音》,會讓人一時恍惚,忘記自己是在臺灣還是在大陸。

雖然近幾年兩岸交流受到島內某些勢力阻撓,但綜藝節目的影響力卻打破了藍綠界限。去年民進黨籍嘉義縣長張花冠就曾模仿「freestyle」,親身上陣錄製了一段「嘉義有嘻哈」視頻,一度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此琪讓人得以窺見《中國有嘻哈》在臺灣的驚人影響力,能讓綠營縣市長不管顧「政治正確」親自獻唱。

他們從何處瞭解大陸「大陸也有捷運嗎?」「霧霾那麼嚴重能出門嗎?」這些都是我們在與臺灣年輕人交流過程中,真實經歷的「誤解」。儘管近年來兩岸交流活動越來越多,但大多面向臺灣高校學生與精英人才。在臺灣,仍有許多更「草根」的年輕人未獲得赴大陸實地參訪的機會,他們當中許多人恰恰是臺灣網路輿論中的活躍分子。

大陸古裝劇只能反映大陸電視劇製作水準,和對「過去的」生活方式的理解。而大陸的綜藝節目,尤其是外景真人秀,能夠將城市鄉鎮的面貌帶進臺灣觀眾的視野中,讓臺灣年輕人通過節目看到當今中國大陸真實的發展狀況。

—名年僅22歲、在臺北從事美容美髮行業的女性,會通過什麼途徑知道厘門?本以為廈門與臺灣一衣帶水,她通過主流媒體管道瞭解廈門應該很容易。但我所遇到的案例卻告訴我,對方是因為真人秀《極限挑戰》曾到廈門取景才瞭解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文。不僅如此,這位女性還與我聊上海的城市建設、聊雲南的少數民族文化、聊「徽商之道」、甚至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歷史。而她的所有資訊來源,都是《極限挑戰》的「男人幫」。

他們為什麼想來大陸

前不久某位大陸綜藝「小鮮肉」生日,臺灣粉絲為此集資了幾十萬新臺幣,為他在臺北西門與臺北車站兩大捷運站投放燈箱廣告。該藝人的臺灣粉絲站負責——一位在政大商學院念研究生的女孩對我說,「我平生第一次感慨『大陸真發達啊』,是因為發現我們在給idol做應援時,力度遠遠比不過對岸。」女孩說,整個臺灣站能應援的規模,甚至趕不上大陸一個私人小站子,「粉絲經濟是比較新興的現象,往大裏看,這種消費能力能反映出經濟發展的氛圍是否活躍。從這點上,我能切實感受到臺灣和大陸的差距。」這名男藝人至今沒到過臺灣,而她自己為了「追星」就已3次赴大陸,還把研究粉絲經濟的課題寫進了期末論文。「我結識的對岸粉絲,她們都很友好,還會幫我訂旅館。」女孩對我說,「真正接觸後發現雙方並沒有那麼多敵意,年輕人在興趣愛好和生活方式上,很容易找到共同話題。」

臺灣一位知名經紀人幾乎將旗下所有藝人都轉移到大陸從事直播類綜藝節目。在他看來,即使只是成本較低的直播節目,大陸的資金投人和製作水準也不是臺灣可企及的。「這不僅是公司的規劃,也是年輕藝人們的心聲。我正在重點栽培的少女藝人,一說去大陸做節目就興奮,你猜是為什麼?」經紀人笑著對我說,「因為對岸請來的合作嘉賓裏,有她的偶像!」

在追求兩岸年輕人心靈契合的道路上,無論是大陸的藝人、電視劇、流行音樂、還是綜藝節目、動漫、電競,能起到的作用都不該被輕忽。在這些領域中,我們或許能尋找到兩岸年輕人溝通心靈的新契合點。

(林靜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