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強調: 守住生態紅線打贏脫貧攻堅

【中新社武漢11月16日電】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14日至16日在湖北調研。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牢固樹立文化自信,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

王岐山先後來到武漢、十堰,考察湖北省博物館等文博單位,瞭解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情況,前往丹江口水庫,考察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庫區生態環境保護、移民安置和脫貧攻堅等情況,並聽取當地踐行新發展理念情況介紹。

王岐山強調,守住生態紅線、打贏脫貧攻堅,是黨中央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的戰略部署。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中,「政府」歷來是廣義的。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承諾無限,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期盼也無限,黨和政府的奮鬥目標就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下功夫守護好綠水青山。要按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兌現黨中央作出的莊嚴承諾。要把踐行「四個意識」與一項項工作實際結合起來,處理好生存與發展、局部與全域、當下與未來的關係,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用擔當的行動不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

王岐山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深植根於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傳統決定道路選擇,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要敬畏歷史,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歷史,做好挖掘整理和宣傳工作,從中汲取實現偉大復興的精神滋養,讓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代代傳承。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全面深入推進對外文化交流,既講好中國歷史文化故事,又講好當代中國正在進行的偉大實踐,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說服力和影響力。

智慧農業正當時:中國新農民攜新農具掀「進村」熱潮

中新社南京11月16日電: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耕」、用AI(人工智能)精細養豬、博士農民「歸隱田園」……在中國鄉村,智慧農業一改農村舊貌,科技新農正掀起一場「返鄉進村」熱潮。

在16日于南京召開的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智慧農業「黑科技」同台競技。不難發現,「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粗放耕作漸成歷史,新農民正帶著新農具挺進中國廣大鄉村。

「在過去,春種一粒粟,秋季能否收到萬顆子,幾乎‘依賴天意’。如今運用科技手段,植物的生長過程變得可控,還可根據市場需求指導耕種、精准收割。」一頭幹練短髮的女博士段然,帶著26項發明專利,「斷然」離開穩定工作踏入廣大農村。

短短數年間,段然的植物工廠生產的芽苗菜品種高達一千多種,用水量為露天栽培的1/15。「我們選擇優質的種子,使用過濾過的純淨水,讓它們在食品級板材製作的孵化桶中萌發。」

如段然一樣的科技新農不在少數。據中國農業農村部在會上公佈的數據,在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吸引下,大量新農民到農村創業創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累計達到400萬家,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500萬人,本鄉非農創業人數達到3140萬人,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農村的廣闊天地也吸引著一批批「走出大山」的人們重返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