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老人」馬萬祺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20年前澳門回歸祖國的歡騰時刻,我們記住了這首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記住了那個激動人心的日子。時光荏苒,今天值此舉國同慶澳門回歸20周年之際,更應該記住那些爲澳門回歸而默默付出的人,已故的馬萬祺先生就是這些人中的代表。筆者在馬老生前曾專訪過這位著名的愛國人士,特撰此文,與讀者共同緬懷這位爲澳門回歸作出突出貢獻的「澳門老人」。
  自1993年起,馬萬祺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歷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國政協副主席。此外,他還曾任第五届、六届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並系第六届、七届全國人大代表,且擔任過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澳門中華總商會永遠會長,有「澳門老人」之譽。
  在筆者印象裏,老人是那麽的精神矍鑠,寬容仁厚,溫和儒雅。當時,馬萬祺下榻在北京貴賓樓。老人的國語比筆者想像的要流利,儘管採訪過程中仍不免有個別詞語聽不太清楚,每遇這種情況,老人便會認真地取出筆來將筆者聽不慌的話寫在紙上。當時,儘管馬老已步入耄耋高齡,但思路還異常清晰,整個採訪期間筆者一次次爲老人拳拳愛國之心所打動,更敬重他對澳門及祖國的發展所給予的關注……
  廣州淪陷後,移居澳門
  1919年12月12日,馬萬祺出生在廣東省南海縣南岸村。馬萬祺父親40歲才生了他,在爲他取名時想到,亂世中的人們渴望有一個和平環境,使百姓能休養生息,恢復經濟,國泰民安,而《詩經•大雅•行葦》有「壽考維祺」句,《荀子》有「儼然壯然祺然」句,父親就給他起乳名「阿祺」好了,學名爲「萬祺」。
  馬萬祺滿月後,母親腳因患了乳瘡不能哺乳。因爲沒有奶吃,他腸胃不適應稀粥米糊這類食品,身體並不强壯。母親十分疼愛他,經過多位朋友介紹請奶媽喂奶,直到他會行走了才離開奶媽。對於這位奶媽的哺乳之恩,馬萬祺長大成年之後沒有忘記,經常接濟她家人的生活,並幫助她至終老。
  5歲半那年,馬萬祺便入學接受啓蒙教育。在學社裏他年紀最小,可每當老師叫背書他都能背出來,很受老師的喜愛。在學社裏學《三字經》《四書》這些古文,他打下了一定的中文基礎。7歲時,馬萬祺進人本村民衆學校讀小學二年級。在這所新學校裏,他學會了珠算和算術,還接觸到了打倒列强、打倒軍閥的愛國思想,他最先學會唱的一支歌是《打倒列强》。
  1929年夏,馬萬祺讀完初小3年後便考入南海中學附屬高級小學五年級。1931年秋,考入南海中學。南海中學一向以優秀的教書育人成績而蜚聲南粵。他入學的第一堂課便是由老師帶領新同學去校展覽室參觀校史。
  開學不到20天,九一八事變爆發,整個中國都籠罩在濃重的民族危機與救亡呐喊中,南海中學的全體師生也組織了遊行示威,抑不住心頭怒火,馬萬祺也加入到示威遊行的行列。站在廣州市西門口和河南同福路的商店門口的椅子上,因激動而小臉漲紅的馬萬祺向路過的行人大聲演講。他還隨南海中學宣傳隊,沿著廣三鐵路向佛山、三水進發,每到一地就向當地的老百姓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
  馬萬祺後來曾8次回過母校,到校園裏走走瞧瞧,對母校有份深厚的感情。他曾對南海中學負責人說,要抓好德才教育,提倡新式教育方式,要做到古爲今用、洋爲中用,中華民族重教育的優良傳統不能變,特別是愛國主義精神不能變。
  1934年是馬萬祺最不幸的一年,也是他一生事業追求發生突然轉變的一年。這一年8月,父親突發腦溢血而辭世。當時,馬萬祺剛參加初二結業式,正胸懷將來進人大學繼續深造,爲振興中華發揮更大作用的雄心壯志。南岸馬氏家族的馬合成堂的全部財政經營一向由父親負責。現在父親突然病故,幾位叔伯都認爲馬萬祺爲人忠厚肯幹,希望他繼承父業管理馬合成堂的財産物業。而他認爲自己年紀尚小,缺乏經商和管理物業財政經驗,恐怕不能勝任。如果繼續升學直到大學畢業,將要花費8年時光。於是,他選擇去學制較短的廣州公民學校上學,學校以教古典文學爲主,也教授珠算會計等,是一所培養商業人才的學校。後來,他還跟隨其他學校的幾位國文老師學習賦詩填詞。
  1936年底,馬萬祺開始真正涉足商場。他爲人隨和,商運通順,在大是大非面前涇渭分明,堅持原則。
  1938年,中國抗日戰場先後取得了平型關、台兒莊等戰役的勝利,這些消息鼓舞著馬萬祺,於是他便與一些朋友相約去延安參加抗大。他們到了約定起程的時間腳不見聯絡人員來時,才知道韶關的聯絡站被敵人破壞了,就沒有實現赴延安的願望。
  這一年廣州淪陷時,馬萬祺經營的信興、信棧、升平、升昌、永和興等糧食、土産批發商行被日軍炸毀燒光。這時,他並沒有悲觀消極,他知道紅軍長征的偉績,寄予厚望。在廣州淪陷後馬萬祺避居香港,成立泰生行和永裕昌行。1941年12月,日寇鐵蹄踏進香港,他創下的一點基業被日寇掠奪,所幸的是他因處理商務滯留澳門,才免遭戰禍。
  香港淪陷後,馬萬祺移居澳門。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澳門。到澳門後,馬萬祺開始在這裏拓展事業,先後在澳門組建了恒豐裕行、和生行、大豐銀號等公司。就在事業日漸興盛之時,他越來越强烈地意識到,作爲中國人在澳門這塊自己的土地上並不是真正的主人。1948年,馬萬祺加入了澳門最大的民間組織中華總商會。在澳門回歸以前,總商會一度是澳門各界人士從殖民統治者手中爭取權益的代言人。作爲中華總商會的負責人之一,在維護澳門工商界正當權益的時候,馬萬祺總是站在最前面。
  在澳門生活的60多年風雨滄桑中,馬萬棋始終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鞭策自己,捐款救濟抗日民衆;團結港澳民主人士、工商文化界,宣傳中國共産黨提出的各項正確主張並揭露國民黨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面目;新中國成立後,推動澳門工商界回祖國參加各類工業建設投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始終與祖國同命運,共呼吸。
  馬萬祺第一次到北京參加國慶慶祝活動,是在1954年。那是新中國成立5周年,他以港澳代表團副團長的身份在天安門觀禮台觀看盛大遊行,晚上還同10多萬群衆一起,在天安門廣場跳舞觀烟花。他長期不能釋懷的是,澳門當時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
  對葉帥和鄧小平先生很崇敬
  馬萬祺大兒子馬有建、二兒子馬有恒小學畢業後都被送到內地學習。1965年,馬有建在西安冶金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首鋼工作。1967年,「文革」風暴席捲中國,葉劍英爲了保護馬有恒,讓他住在家中,並叫他不要外出,惹來麻煩,並常叫馬有建到他家居住,對馬萬祺的兩個兒子關心照顧如同子侄。
  1967年,爲了感激葉帥對兩個兒子的照顧,馬萬祺來到北京拜謁葉帥,是「文革」開始以來較早去拜訪葉劍英的僑胞友人。當時,已是71歲高齡的葉帥邁著大步在寓所迎接他。葉帥對馬萬祺談起「文革」的無政府主義現況,感慨萬分,但他還是充滿信心地說:「我們中國有句古話,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現在不報,時辰未到。」說罷,葉帥淡淡地笑了。葉帥希望馬萬祺在澳門、香港做好團結工作,消除「文革」在海外的影響,告訴海外僑胞中國共産黨和人民政府對港澳和海外僑胞的關心和愛護。此後,馬萬祺每年都來內地,看望葉帥等友人。
  1978年五一勞動節前夕,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宴請華僑和港澳同胞的代表,馬萬祺受邀請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港澳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代表招待會由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政協主席的鄧小平主持。在人民大會堂幾千人的晚宴上,馬萬祺被安排坐在剛剛復出的鄧小平旁邊。那是他第一次和鄧小平談話,他感到很親切。鄧小平談到國家當時的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計劃時說,中國現在政治局面和社會情況已得到穩定,但國民經濟還不是很强大,工業、輕工業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農業也很落後。他希望港澳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團結起來,共同參與祖國的建設。馬萬祺很贊成,認爲,一方面要繼承中國的優良傳統,總結成功和挫折的經驗與教訓;另一方面吸收和借鑒外來好的經驗與技術,還要多引進科技人才。他的意見得到許多與會者的贊同。鄧小平十分重視搞好經濟,他的遠見卓識也得到了馬萬祺等同胞、華僑的一致擁護。
  馬萬祺和鄧小平的交往後來日益增多,鄧小平平易近人,不擺架子的領袖氣質讓馬萬祺甚爲敬佩。兩家人一直保持著友誼,下一代之間也都是很好的朋友。在馬萬祺眼裏,鄧小平不僅是一個老朋友,更是一位偉人。中國政府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了香港和澳門問題,遺憾的是,鄧小平作爲這一方針的制定者,却未能在有生之年親眼看到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港澳同胞一直都非常懷念他。
  澳門歷史見證人和參與者
  「蓮花喜愛艶陽天,安定繁榮美景妍。祖國關懷恩義重,前途似錦衆心堅。」這是馬萬祺寫的一首詩作,也是他對澳門回歸以來的總結。澳門,這個失散已久的游子回到祖國母親溫暖的懷抱已近20了。這麽多年來,澳門特別行政區沿著「一國兩制」的康莊大道闊步前進,「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在澳門進行了創造性的成功實踐。
  1999年12月20日,當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跨境,威風凜澳地站在受殖民統治百年的澳門土地上時,當地10多萬居民自發地夾道歡迎,場面熱烈,不知有多少澳門人爲此流下激動的泪水。一時間,億萬顆中國人民的心,一齊飛向伶仃洋畔,飛向濠江。
  但許多人不知道,早在澳門即將回歸的動議之前,葡萄牙政府在與中國政府的談判中提出,多年來葡方在澳門沒有駐軍,中方也不能駐軍。當時中方一位談判人員認同葡方這一意見。馬萬祺獲悉這一消息後,立即向新華社澳門分社(即現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負責人表達强烈意見,請即向中央反映,非常堅決要求要在澳門駐軍——駐軍反映國家主權,沒有駐軍,有什麽事情怎麽辦,無論多少,一定得有駐軍,這是國家主權問題。
  當中央接到馬萬祺對澳門必須駐軍的意見後,經過一段時間詳細研究,新華社澳門分社便轉告他,中央同意他的意見,「一定在澳門駐軍,請放心」。事後證明,中央駐軍澳門的決策與馬萬祺的看法是相同的。
  1998年9月18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錢其琛代表中國政府宣布,根據澳門基本法規定,澳門回歸後,中央人民政府將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派駐適量、精幹的軍隊。對此,葡萄牙政府一再强調近20年來葡在澳門沒有駐軍,並表示,葡方知道中方駐軍的新立場時間太短,葡方將以其他方式考慮中國政府未來在澳門履行國防職責的提議。
  針對葡方的態度,中國政府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1999年6月28日,九届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0次會議通過「澳門駐軍法」,使葡方的態度有所轉變。10月,江澤民主席訪問葡萄牙時,葡萄牙總統桑帕約表示,願同中方一道合力解決過渡期剩餘的問題。兩國最高領導人達成的政治共識,推動了駐軍具體問題的加快解決。
  1999年5月15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届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在澳門旅游活動中心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産生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一何厚鏵。投票結束後,會場內經久不息的掌聲多年後仍回蕩在馬萬祺的耳旁。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澳門人自己選出了領導人。
  這年11月,當駐澳部隊第一次在珠海南屏營地公開亮相時,澳門各界人士300人前往參觀,看了駐澳部隊的軍事表演,深切感到這是一支威武文明之師,他們對澳門特區未來長期穩定發展必定發揮很好的作用。
  同年12月19日,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進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命令,20日,駐澳部隊進入澳門開始履行澳門防務職責。
  澳門回歸前,治安狀況很不好,社會上常有打打殺殺、綁架的事情發生,很多有錢人不敢在澳門逗留,有條件的家庭紛紛把子女送到國外讀書。很多工商界人士都想離開澳門,有些人想投資也不敢來,大家對社會治安狀況一度很悲觀。澳門回歸以後,治安好了很多,整個社會環境平靜、安寧。爲什麽?因爲回歸後,特區政府首先依靠廣大市民,發動群衆力量整頓治安、恢復秩序,同時請求中央政府支持,與廣東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加强治安合作,有效地遏制犯罪。另外一個因素,就是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作堅强後盾,這對黑幫和犯罪分子有强大的威懾作用。
  澳門回歸後另外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經濟發展成效十分顯著。回歸前的澳門,經濟萎靡不振,連續多年負增長。回歸後,澳門經濟快速增長,政府財力較爲豐厚,財政收支連續保持盈餘,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大家看好澳門前途,不少外商都到澳門來投資,設立代理處。澳門經濟發展持續向好。
  馬萬祺從20世紀40年代到澳門生活,其間澳門經歷了幾多滄桑,幾多坎坷,他爲什麽不到其他地方去,對澳門始終不離不棄呢?幾十年來,澳門的很多社團都是由馬萬祺負責的,如教育、體育、中華總商會等工作,實在是離不開。馬萬祺離不開澳門,澳門也需要馬萬祺。馬萬祺對筆者說:「我幾十年來所做的這些工作也說不上有什麽成就,只是心存愛國愛澳之心,做一些有益於國家、有益於人民的事。雖說是做了一些社會工作,但每一件事都是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進行的。我始終堅信中國共産黨提出的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
  愛好詩詞,家庭美滿幸福
  熟悉馬萬祺的人都曉得,他愛寫詩詞。早在1931年,在廣州公民學校學習過程中,素喜國文的他就喜愛駢文詞句的精練。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占領總統府,宣告南京解放。馬萬祺聞訊,興奮異常,夜不能寐,曾賦詩言志:「聞道大軍過長江,雄師勇猛世無雙。滔滔天塹等閑渡,楚楚南都旦夕亡。簞食壺漿迎解放,佳肴旨酒慶重光。倒懸已解人歡暢,殲盡頑軍早建邦。」
  1998年12月20日,矗立在天安門廣場的澳門回歸倒計時牌揭幕時,馬萬祺曾當場即興賦詩一首:「卜燈屈指報佳期,告慰神州父老知。歷史廣場分秒顯,慈懷計日慶相依。」在澳門回歸這一舉世矚目的特殊時刻,馬萬祺剛剛參加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激動難抑,即興填詞《調寄臨江仙》:「四百餘年長盼望,澳門今喜回歸。普天同慶賀佳期,神州歌盛事,國土盡朝輝。領袖親臨情萬丈,五洲賓客增輝。政權交接紀威儀,光榮留史册,媽閣展雄姿。」
  大家都說,詩言志,詞咏情。馬萬祺寫的每一首詩詞都記錄了他的親見親聞,都是有真實的感受才真情流露的。他的詩詞既是人生感觸的抒寫,也是歷史風雲的記錄。或抒情,或言志,或感時,或記事,或贊美祖國江山的壯麗,或有贈於至愛親朋。
  1990年7月,澳門中華詩詞學會宣告成立,首次會員大會上,馬萬祺被推選爲名譽會長。
  1943年1月,馬萬祺與羅柏心結婚。婚後,夫妻二人經歷風霜雨雪,却恩愛如一,相敬如賓,愛國思想忠貞不渝,服務社會熱情高漲。他和夫人志同道合,在思想上、立場上都是一致的。羅柏心和馬萬祺一樣,有正義感、愛祖國、愛澳門,全身心投人婦女工作,促進澳門平穩過渡。她照顧家庭,關心丈夫的健康,教育孩子,什麽嗜好也沒有,什麽要求也沒有。他們相濡以沫,其間不知經歷了多少人生困苦,但始終並肩而行。羅柏心因病去世後,馬萬祺一直懷念她。
  馬萬祺擁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大家庭,孩子都是學有所長,事業有成,熱心服務社會。他向來重視對兒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兒孫從小愛國愛人民。他常告誡自己及子女切不可忘記坎坷苦難,必須向有困難者伸出援助之手;同時要「施己慎勿忘,施人慎勿記」,謹記曾經援助過自己、教育過自己的良師益友。爲國爲民會而疏財仗義,是爲人的宗旨。
  馬萬祺對生活始終保持一種樂觀的態度,生活很有條理,心情開朗,不吸烟,不喝酒,以前打打太極拳,散散步,晚年只是看看書,寫寫詩,看看孫兒,會會友。他最大的心願,也就是澳門同胞及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希望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業能早日實現!
  馬萬祺是愛國愛澳人士,爲追求—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强的新中國貢獻了大量的物質和精力,被周恩來總理稱爲我們党的忠實朋友。新中國成立後,馬萬祺又爲促進澳門與內地之間的合作交流,支持新中國的發展做了大量傑出的貢獻。改革開放後,馬萬祺和其他愛國人士一起,爲澳門的順利回歸而盡智盡力,並不遺餘力地爲中華民族的復興傾注其全部心血。
  2014年5月26日18時,馬萬祺在北京病逝,享年95歲。
(余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