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青島、澳門兩地法律服務合作交流的建議

  青島市政協委員,澳門民眾建澳聯盟法律顧問 麥興業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國內已形成“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掌握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中央對香港、澳門全面管治權,深化內地和港澳臺地區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門繁榮穩定。

  青島與澳門雖然相隔2000多公里,但兩地之間卻在很多方面有著共同的特點。青島,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澳門,東西方文化彙聚,世界文化遺產眾多,歷史底蘊深厚,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青島與澳門同是國際國內“雙迴圈”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兩地交流緊密、合作前景廣闊。當前,澳門特區政府正從多方面著手,加快發展大健康中醫藥、金融、科技等產業,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青島在內的投資者來澳發展提供更大商機,希望青島與澳門多互動合作,利用澳門中葡平臺的優勢,結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空間資源,把業務拓展至葡語國家等海外市場,實現優勢互補,共創雙贏。

  本人作為澳門本地執業律師,也希望更多的將澳門本地優勢帶入內地之中。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也在2020年通過決定,授權國務院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開展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工作。港澳律師界多年來呼籲和期盼的赴內地執業,終於有了里程碑式的回應。這對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互利合作,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有重要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一個主權國家下的兩種制度、三個法系、三個關稅區和三種貨幣”,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之處,也是其機遇所在。不管是“貿易暢通”“資金融通”還是“民心相通”,都需要從法律上處理好不同法域的銜接問題,需有法律“軟聯通”的護航。此項決定,有利於推動大灣區內法律人才資源分享,打造優質司法服務圈,保障大灣區各方面建設順利進行,給予港澳法律界人士更大舞臺更多機會,也親身見證和推動國家法制建設取得更大成就。

  “法治和文化環境複雜”,是法律界人士對大灣區的共識。粵港澳三地分屬不同法律體系,加之經濟結構外向型特點突出,各領域合作產生的爭議糾紛非常複雜。在大灣區中的跨境合作專案,需要不同法域、不同業務領域的律師共同參與,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可以肯定的是,今後,大灣區與世界接軌的程度只會越來越高,而港澳律師是中國涉外法律服務的重要人才資源,為他們參與大灣區建設打開“綠燈”,從而打造大灣區優質司法服務圈,是大灣區“軟聯通”的重要一環。

  隨著大灣區內人員和經貿往來增多,以民商事為主的各類司法案件也隨之增多。專業服務既是港澳的所長,又是當前國家所需。澳門、香港執業律師的專業能力和經驗優勢,也將以法律協作的形式,助力內地企業更好地走出去,為國家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為港澳與內地在法律服務領域的交流創造條件。

  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建立世界級城市群框架,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所描繪的宏偉藍圖。可以預見,隨著“一國兩制”實踐發展進入新的階段,粵港澳三地將加快走向融合。在保留各自制度差異和優勢的基礎上,三地將迎來更多實質性的舉措,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化進程走向縱深,對促進三地之間規則銜接、制度銜接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