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Q」成敗牽涉到多種因素後果不同

  原定於八月二十八日進行投票的台中市第二選舉區「立委」陳柏惟的「罷免案」,因受疫情影響,延後到今日進行投票。此一戰,是朱立倫當選並出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後的首戰,也是在地顏家發誓要奪回失去「立委」議席的「顏面之戰」,因而全情投入。而民進黨也在道義上力挺並非是民進黨員的陳柏惟,因而變成了「藍綠小對決」,兩黨都輸不得,但卻又受到許多主客觀因素的牽制,因而「戰情」仍是撲朔迷離,未到開點票結果揭盅,仍不知勝敗如何。而關鍵的因素是投票率是否衝高,這將由今日的天氣狀況、年輕學子返鄉投票熱度及地方選民對陳柏惟的「仇恨值」等因素左右,而且還將是重要變數之一。
  按照《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民選公職人員的「罷免案」之成立,投票結果必須是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而且同意票必須達到選民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才能過關。而在台中市第二選舉區,共有二十九萬四千九百七十六名選民,因而陳柏惟的「立委罷免案」要過關,就必須要有七萬三千七百四十四張及以上的同意票,而且要多於不同意票。
  在二零二零年一月的「立委」選舉中,台中市第二選舉區的投票率為百分之七十七點二。其中台灣基進黨的陳柏惟獲十一萬二千八百三十九票,得票率為百分之五十一點一五;國民黨的顏寬恆獲十萬零七千七百六十六票,得票率為百分之四十八點八五。
  如比照「立委」選舉的得票率,從表面上看似乎是陳柏惟佔有優勢。但這並非是當時在高雄市議員選舉敗選後,「空降」到台中市第二選舉區參選「立委」的陳柏惟的真正實力,而是當時他「草船借箭」地借助了兩股外來助力。其一是蔡英文在「總統」大選中煽起的「恐中反中」氛圍,作為「獨派」的陳柏惟則在台中市第二選舉區「火上加油」地炒熱「本土分裂」情緒;其二是有很多戶籍在台中市第二選舉區的青年,為了支持蔡英文,而從其工作、就讀及居留的地方返鄉投票,「順帶」投票支持了陳柏惟。
  當然,也有其他原因,如當地選民對顏家產生「選舉疲勞感」,對年青人抱著期待。而且當時作為台中藍營本土勢力「黑派」掌門人的顏清標,力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把精力都集中在「總統」大選上,而且也的確是在該選區創造了韓國瑜得票數多於蔡英文的奇蹟,但因為顏家人根本不把「空降」的陳柏惟看在眼裡,而在「立委」選舉方面,還是以過往的競選力度應對了之,因而「小蝦米擊倒大鯨魚」,顏家人一夕失去了經營了父子兩代的中二區「立委」議席。
  而現在,這三個負面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消退。其中「恐中反中」情緒在「總統」大選後已經降溫;至於動員青年人返鄉投票,雖然民進黨當局也推出了年輕人乘坐「台鐵」給予折扣優惠的支持措施,可能會激勵部份力挺陳柏惟的熱血青年「返鄉投票,但程度上並不似去年一月的「總統」和「立委」大選那樣熱熾,而且因為疫情關係,也讓部分年輕人卻步。另外,去年一月正逢學校放寒假,而現在則是在學期當中,更由於剛剛才連續幾個長假,學子們要收拾精神於學業,某些「工讀生」還要兼職賺取生活費。
  至於顏家,如果不能趁此次「罷免案」的機會趕走陳柏惟,然後在「立委」補選中奪回這個議席,今後其「顏面」受損,難以承擔地方勢力「黑派」的「龍頭」大位,因而是卯足了勁。
  而在民進黨方面,陳柏惟並非是民進黨員,但卻言行卻是「比民進黨更民進黨」,在「立法院」的藍綠攻防戰中,未必完全支持民進黨,反而有時還讓民進黨很尷尬,甚至是籍著質詢羞辱民進黨當局的政務官。因而即使是幫助陳柏惟保住議席,對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的戰力並無多大裨益。而且,即使是罷免成功,進行「立委」補選,這一席「立委」也鐵定是國民黨的,只不過是「恢復行使台中市第二選舉區議席的權利」而已,民進黨拿不到。而且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隱憂」,那就是倘若民進黨全力「挺陳」而讓其保住議席,陳柏惟在中台灣的政治能量勢必大增,不但是衝擊民進黨在中台灣的政治生態,而且今後更難以駕馭陳柏惟。
  因此,民進黨的所謂「力挺」陳柏惟,只是道義上的,未能提供實質性的協助,「口惠而實不至」。蔡英文雖然兩度發聲,但卻是「有姿勢,冇實際」,其中一次還是在中常會上被動發聲,當有中常委問到時才回應。蔡英文不但是沒有正式發布全黨動員令,而且更沒有親到台中市為陳柏惟打氣。民進黨內其他的政治人物,除了是在台中市選出的「立委」和市議員,當然是要力盡道義,尤其是準備參選台北市長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如果不出力,台北市長選舉就將「沒戲」,而有所動作之外,其餘者多是「吆喝」幾聲「意思意思」一下。這與此前包括蔡英文在內,全黨緊急動員,蜂擁南下力挺也遭遇「罷免案」的無黨籍高雄市議員黃捷的「盛況」相比,有著天淵之別。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強烈的反差,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黃捷相對地沒有那麼多的爭議性,而陳柏惟卻是「仇恨值」較高的人物。因而朱立倫質疑蔡英文「要跟毒品、賭博、肇逃站在一起嗎?」,就是以陳柏惟的爭議度與蔡英文進行某種程度的連結,來阻嚇蔡英文及民進黨的政治人物,發動了成功的心理戰。試想,同樣遭遇「罷免案」的王浩宇,是民進黨員,但因為「仇恨值」高,民進黨並沒有力挺;而爭議性也很高的陳柏惟,並不是民進黨員,民進黨為何要「瞓身落去力挺」?如果這一「鋪」賭輸了,就將會被解讀為「朱蔡權力消長」、「後蔡時代來臨」、「蔡面臨跛鴨危機」,直接影響蔡英文的治理權威及政治能量,她隨後如何進行六都市長提名及接班布局的安排?又如何能夠鎮得住民進黨內的派系競爭?
  朱立倫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他在國民黨主席選舉中的得票率並不過半,成為弱勢主席。如果「罷免」陳柏惟失敗,就將會影響隨後的四項「公投」的成敗,倘再次失敗,可能要被迫引咎辭職,國民黨必須補選黨主席,張亞中就將會得益。實際上,張亞中在黨主席選後仍動作不斷,並積極號召支持者申請入黨,手中握有多達五千份新增黨員名單,倘投入黨主席補選,可能會成功當選,這對朱立倫來說,帶有「羞辱」意味。
  本來,在陳柏惟的肇逃事件、賭博電玩等爭議爆發後,國民黨曾經一度士氣大振,對可以將陳柏惟「拉下馬」信心滿滿。但後來隨著發生高雄城中城大火轉移了「刪Q」的視線,而陳柏惟在最後十天天祭出「苦行」打悲情牌、爭取同情票的策略,也有所奏效,因而無論是內部民調數據,還是地下賭盤,都顯示是「五五波」。這就讓藍綠兩造更是盯起眼來注視點票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