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陳水扁有恃無恐不怕與美國鬧翻?

「國民政府」渡台後,前後四位領導人對美國的態度,並不一樣。本來,按道理說,曾在國共內戰中接受大量美援的蔣介石,應是對美國感恩戴德、死心塌地才對。但實情並非如此,蔣介石在不得不依賴美國「保護傘」的同時,卻又對美國滿懷疑心和戒心。實際上,當時美國是準備拋棄蔣介石,另立傀儡的。否則,就不會有「孫立人案」的發生。在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人迫於現實,不得不再次扶持蔣介石,但一紙「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其中的「台灣若對大陸動武,須先經美國批准」的規定,使得蔣介石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要發動「反攻大陸」,也倍感受到束縛,最後果是因美國不同意而流產,使「雷聲大,不下雨」的蔣介石顏面無存。而一九五八年的「八•二三炮戰」,美國要趁機大搞「兩個中國」,迫逼蔣介石從金門、馬祖撤軍,「划峽而治」,卻被蔣介石狠狠地頂了回去,並與毛澤東「心有靈犀一點通」地玩起了「雙日不打炮」,讓金門、馬祖繼續成為「國共內戰的延續」及維繫海峽兩岸的臍帶。蔣經國上台不久,即遇中美建交,小蔣大有「被老朋友拋棄」的感覺,對美國也沒有多少好感。至於李登輝,由於他自小接受皇民奴化教育,並因此自稱「在二十一歲之前是個日本人」,而且現在亦已做好了倘明年「三•二0」陳水扁敗選,他就以「治療心臟病」為由到日本居留,故他是親日多於親美。只有陳水扁,因為在政治上「先天不足,後天不良」,才徹底地鑽進美國的「保護傘」,尋求美國的攙扶。正因為如此,他在衛冕台北市長敗選、準備參加「二零零零年「總統」選戰之時,就跑到美國活動,以「當選後不會宣佈獨立」等說詞,來打消美國人對他的疑慮。在他當選後,又進一步以「四不一沒有」的承諾,來騙取美國人對他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可以說,在四任領導人中,陳水扁是最為親美的。故此,才有他的「大內總管」邱義仁公開聲稱,要「抱美國的大腿」。

那麼,又如何理解近月來陳水扁竟然不顧白宮的一再警告,不惜可 能會與美國鬧翻的後果,還是要一意孤行,推動「防禦性公投」呢?這除了是他擔心如果宣佈停辦「防禦性公投」就將落得個「銀樣臘槍頭」的形象,從而使他的選情將會崩潰之外,是否還有什麼其他的內幕,難道是他與白宮之間有什麼秘密交易或默契不成?

為此,筆者曾與民進黨的一些黨工傾談。綜合他們的談話內容,使人得出這樣的感覺:一、陳水扁仍將美國視為他的「神秘守護天使」,不敢過分「得罪」,因而不斷地降低「防禦性公投」的敏感度,從「防禦性公投」到「防衛性公投」,再到「和平公投」。並否定將「防禦性公投」的議題設定為「一邊一國」及「一國兩制」的建議,而決定將之標定為不涉及「改變現狀」的「反飛彈、反戰爭」公投。而且,陳水扁還將派出特使前往美國作解釋,訴說「四不一沒有」的前提──「只要中共無意對台用武」,已因中共在對岸部署四百九十六顆導彈而成為「並不存在」,還聲稱這種「準戰爭」行為是「國家恐怖主義」,以迎合老美「反恐」的心理,為陳水扁推動「防禦性公投」尋找「正當性」,爭取白宮的理解。二、即使是未能獲得老美的諒解,為了選情考量,也決意要發動「公投」,做了再算,待「三•二0」後再作補救。屆時老美仍將會像對待「一國一邊論」及「公投制憲」那樣,風暴過後還是會「隻眼開隻眼閉」地「既往不究」的。

為何陳水扁對老美將會「既往不究」,如此地有信心?原來,按照民進黨的思維及所作出的研判,在美國與海峽兩岸之間的「三邊關係天秤」上,老美應是向台灣傾斜多於向大陸傾斜。最根本原因,是出於美國的全球戰略考量:一、老美仍是將台灣當作是遏止共產主義東擴的太平洋「第一島鏈」中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在前蘇聯解體之後,老美已將中國視為其最大的競爭和遏制對象,就更要強化這「第一島鏈」中直接面對中國大陸的台灣。不管台灣是由哪一個政黨掌權,都是如此。目前雖因「國際反恐」及解決「朝核」問題的需要,美國需要爭取中國的合作,而致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較為熱乎,但這並不妨礙老美要守住「第一島鏈」的作為。二、如果就台灣地區兩組參選「總統」人馬而言,「陳呂配」比「連宋配」更為有利於強化台灣地區作為「第一島鏈重要一環」的功能。這是因為,倘連、宋二人當選,必與大陸走得很近,將會令美國「不統不獨、不戰不和」的台海政策破局。而「陳呂配」倘在當選連任後繼續承諾「四不一沒有」,則沒有這方面的憂慮。也就是說,在目前台灣地區的各種政治力量中,民進黨最為符合美國阻止中國統一、避免兩岸四地大一統後實力大增,威脅美國「單極霸王」強國地位的根本戰略利益。

民進黨的一些黨工還表示,陳水扁派出的說客,抓住美國人追求「民主」及布殊也希望能連任的心理,成功地向布殊推銷了這樣的一套理論:一、按照西方政黨政治慣例,政黨輪替以兩任發生一次為最佳。太短了,尚未熟悉情況就下台,無法發揮行政效率﹔太長了,容易保守、腐化。現在民進黨才剛做滿一任,應當按西方慣例再做一任。二、布殊自己也在爭取連任,沒有理由「只許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阻止陳水扁爭取連任。三、陳水扁目前的「刺激性」言論,其實都是「選舉語言」,待選舉過後就會回到原點。這就像布殊在競選期間,也曾發表了許多反華言論,但在當選後卻將之晾在一旁,反而與中國發展合作關係一樣。

據說,這些說詞因為擊中了布殊的「罩門」,還真收到某些效果。這也正是白宮至今對陳水扁那些明顯已踏到「紅線」的言行,雖有表達不滿,但卻並未正式予以斥責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本文前述的「最高戰略利益考量」,老美對台海局勢的態度,仍是繼續大耍兩面手法。北京仍須「以我為主」,做好兩手準備,不要把解決台灣問題的企待,全部都押寶在美國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