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國家統一大業必須兩手都要硬

鄧小平有一句名言,叫做「兩手都要硬」。這是鄧小平倡導的「兩手抓」工作方針的基本要求之一,針對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一手硬一手軟」而提出。他在一九八九年六月九日回顧前幾年的工作時說,改革開放和嚴厲打擊經濟犯罪這兩手,「出現了明顯的不足,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一硬一軟不相稱,配合得不好」。一九九二年春,鄧小平在「南巡」時又重申,「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隻手都要硬。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掃除各種醜惡現象,手軟不得。」其他各項需要兩手抓的工作,也都要按照「兩手都要硬」的要求去辦。兩隻手都要硬,並不是說兩隻手不分輕重,平均使用力量。有時這隻手重些,有時另一隻手重些,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鄧小平有關「兩手都要硬」的理論,其實也適用於推動國家統一大業方面。也就是說,爭取「和平統一」和做好阻遏、懲罰「台獨」分裂活動的軍事鬥爭準備這兩手都要硬。一方面,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盡一切可能爭取實現和平統一。要做好這一點,就必須創造一切有利條件,爭取以和平談判來解決台灣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做好台灣人民的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台灣民眾,充分調動一切有利於推動和平統一的積極因素,並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尤其是針對台灣中南部民眾的「本土化」意識,多做工作,切勿把這些「推一推就推過去,拉一拉就拉過來」的人,推到國家統一大業的對立面去。另一方面,針對目前台灣當局千方百計以「切香腸」戰術以圖達至「法理台獨」之目的的情況,進一步做好相應的軍事爭準備。如果戰爭不能避免,就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在過去,在「兩手都要硬」的問題上,似是出現了類似鄧小平針對推動改革開放過程中所批評的「一隻手比較硬,一隻手比較軟」情況的失誤,甚至是兩被手都不夠硬。──在推動「和平統一」方面,花架子的東面搞了不少,但卻是實質性進展不大。甚至有人批評,「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只是流於一句口號,未見實際落實,就像天橋的把式,將一把關刀拿在手中,光說不練。另一方面,在做好軍事鬥爭準備方面,因為這是軍事機密,我們所知不多,不敢妄自評論。不過,從過去幾年的情況看,那些「有姿勢,無實際」的對台軍事演習,做多幾次就變成了「狼來了」,使其威懾力大為削弱。

曾有論者批評道,過去的對台作為,是對「中華民國」「左」,對「台獨」右。也就是說,對於仍是以「一個中國」原則為主旨及追求統一的「國統綱領」,或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曾經無情地予以批判,甚至是台灣或海外一些「統派」學者提出的不同於「一國兩制」方針的統一方案,也集中火力狠狠批判,這就使這些遭受「兩面夾攻」〔「台獨」份子瘋狂攻擊他們〕之下,顯得自討沒趣,只好噤聲。另一方面,面對「台獨」勢力的分裂行為,卻顯得相對偏軟偏弱,甚至於無可奈何,無所作為。如套用鄧小平「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的理論,就更似是確有反「左」矯右的必要。

胡錦濤全面主掌黨軍大權並趨於一元領導之後,相信上述的問題,將能逐步得到解決。實際上,從胡錦濤曾經親自頭戴鋼盔率隊打擊西藏暴亂份子,及在「抗SARS」一役中顯得果斷有力的以往經歷來看,新一屆中央集體領導「準備打」的這一「手」,將會是「硬」的,台灣當局不要錯估形勢。而從胡錦濤懷有深厚的人民觀,從他提出了「新三民主義」及「執政為民」的理論,而且還身體力行,深入礦山農村訪貧問苦推而及之,相信他所強調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這一手,也將會很「硬」很實,而不會是擺出一副「光說不練」的架勢。

「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就應設身處地,多從台灣民眾的角度考量問題,避免以自己的思維習慣來推理台灣民眾的心理狀態,以減少誤判,及有利於所推出的舉措能基本上符合台灣民眾的利益。只有做好了這些工作,「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才有可能會變成現實。

有一點不能不提的是,依過去十幾年來的經驗,如果兩岸交流熱絡,尤其是兩岸兩會的事務性談判在進行之中,即使是雙方吵個不可開交,「既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又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民調數字就會較高。反之,如果兩岸談判凍結,認為自己只是「台灣人」的民調數據就會升高。這是因為,如果進行兩岸接觸談判,兩岸同屬一國、必須透過談判解決未來問題的特徵,就較為明顯,並有可能會形成社會主流意識。因此,在陳水扁再次贏得了「總統」選舉,民進黨也正在進行著爭取實現長期執政的努力,並有可能會成為事實,而泛藍陣營又如此地不爭氣的情況下,所謂「不為民進黨選情加分」的考量,已屬多餘。如果在一些並不涉及國家主權的商談議題上,如兩岸直航、開放大陸人民到台灣旅遊等,仍然堅持相對僵化的「回到一中立場才談」態度,就只能是磋砣歲月,錯過時驉M無限期地拖延下去。相反,倘能務實地處理此類並不涉及國家定位的議題,採用錢其琛所說的三通談判可以不涉「一中」內涵,以民間對民間談判等方式,推動兩岸直航及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民眾或許因直接受益而對兩岸關係定位有較為理性的看法。而中央人民政府多些邀請台灣各界人士訪問並與之溝通對話,也將有利於消除誤解,並形成「兩岸一家」的認知。實際上,中央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有助於香港恢復經濟的措施,如「個人遊」等,使香港居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好處,他們的某些政治觀點和態度就有所改變。盡管台灣的情況與香港有所不同,但人都是有感恩心理的,香港「個人遊」所產生的正面效應,也將能在台灣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