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捷運初步選線方案符合以民為本精神 軌道捷運初步選線方案符合以民為本精神

工務運輸局及建設發展辦公室昨日聯同香港地鐵公司公佈了「澳門軌道捷運系統可行性研究」的初步選線方案。這個方案,體現了「以民為本」的精神:其一、基本接納了前一段時間各界人士對捷運系統選線走向的意見及建議,將原來並未考慮的關閘、媽閣廟、內港,及未來「金光大道」所在的路(乙水)填海區等本澳主要旅遊、交通重要地區,編進了選線範疇,是尊重民意的表現;其二、初步選線涵蓋了本澳的高密度住宅區及商業、旅遊區,也備有客車轉運線,既方便本澳居民,也服務外地遊客;其三、捷運車輛將採膠輪行走,除了是「方案」所指的具有可利通過小半徑曲線及有較好爬坡能力的優點之外,還具有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好處,就是比鋼輪所產生的噪音要小得多,並在防止漏電方面具有更高的保險系數,無論是對乘客,還是對沿線住戶、街上遊客,都是負責任的態度。

實際上,既然捷運系統是解決「行」的問題,其服務對象是「人」,就應優先考慮如何更好地為「人」服務的問題,讓澳門居民在區內出行更為方便、舒適。而由於澳門是一個旅遊城市,每年有一千多萬人次來澳旅遊,平均每日四萬多人次,其對澳門公共交通的需求,與本澳居民的需求相比已不相伯仲。考慮到外地遊客並不像部份本地居民那樣自備有代步工具,也考慮到外地遊客大多不熟悉本地區各旅遊點的位置及交通環境,故「為遊客服務」,也就成為捷運系統的重要功能。現在再次公佈的選線走向,將本澳主要對外交通出入口岸,及主要的旅遊景點收納進去並設車站,這不但有利於本澳龍頭產業的發展,也體現了特區政府「以民為本」施政原則的適用對象,並不單止是本澳居民,也將在交通便利領域延展至外地遊客。

當然,「以民為本」的適用對象,主要還應是本澳居民。今次公佈的選線方案,涵蓋了部份高密度住宅區,車站服務範圍也設定在三百米至五百米,這比上次公佈的僅在新口岸一帶設線,而忽略了北區、內港、荷蘭園一帶等人口密集地區,似是對「以民為本」的施政原則有了較好的認識。由於選線「進入」人口密集地區,這就將為提高捷運系統的載運量及率,創造了條件,從而也就為增加營運收入,並在此基礎上降低票價,打好了基礎。估計,研究報告所指的票價將會與巴士有競爭,即是據此而來。否則,如果捷運只是沿新口岸一帶興建,等於是「陽春白雪」,大部份本澳居民無緣享受其服務,票價必然難以降低,在惡性循環下,更形「曲高和寡」。現在的選線走向改採「下里巴人」路線,「飛入尋常百姓家」,乘客多了,運營成本必然降低,再良性循環,使到更多市民樂意乘搭,就更符合捷運系統的公共軌道交通的本義。

不過,從昨日公佈的初步選線看,還有一些值得進一步推敲的細節問題。比如,大部份路線將採用隧道方案,這可能並不太適合澳門街道狹窄,地下管線擠迫、混亂、複雜的特點。採用高架軌道方式,雖然同樣也遇到街道狹窄的問題,但如是採用單軌模式,便可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且,環島線所經過的地方,有不少是填海地,並不利於採用隧道鑽鑿方式,而高架軌道的興建則不受地質條件的影響。相反,澳(乙水)線經過解放軍(乙水)仔駐澳營地附近,按研究報告所指在較為空曠地區採用高架軌道方式,這是否會對營地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這是需要諮詢駐軍的意見的。

據「報告」介紹,軌道捷運系統的投資預算約為一百零八億至一百二十億元,特區政府傾向於採用公私合營方式投資及經營,政府每年將投入七億元左右的資金,營運後的捷運票務收益足夠應付營運支出。按此介紹,參與投營的民間股本,需要負擔五十四億至六十億元的投資資金,平均每年投入七億元左右。而營運後的票務收益,只是足夠營運支出,而無法收回投資成本。因此,人們也有興趣了解,參與投資的民間股本公司,是以甚麼方式收回投資成本?而從外地經驗看,應是「以地換股」,亦即政府免費或低價批出捷運沿線尤其是車站的土地的開發權,以抵折私人公司的投資資金。如是採用這一方式,也可算是合情,但應做到合理、合法,尤其是必須避免某種特權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