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走上軌道但也遇到瓶頸}

自二零零五年四月三十日「胡連會」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尤其是二零零八年五月馬英九就職,翌月就在兩岸均承認並遵守「九二共識」的前提之下恢復海峽兩會協商以來,兩岸關係發展很快,海峽兩會連續進行了五次「陳江會」並簽署了包括「ECFA」在內的十四項協議和達成兩項共識,兩岸實現了「三通」直航,兩岸關係進入了和平發展的軌道。在兩岸民間交往交流和經濟合作等領域上,可說是「甘蔗倒吃節節甜」。

本來,按照政治經濟學上關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當兩岸簽署「ECFA」協議,建構了兩岸類似自由貿易區的緊密經濟關係架構之後,隨著兩岸經貿交流和合作的頻繁活動,必然會催生出許多法律、政治等問題需要兩岸之間進行協商設法予以解決,這就需要兩岸進行政治對話以至是政治談判,建立起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上層建築,這就是擘畫「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所勾勒的「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宏圖。為此,在兩岸簽署「ECFA」前後,兩岸四地的有識之士都憧憬著並強烈呼籲兩岸當局盡早進行政治對話,為進行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的政治協商打好基礎。

然而,就在此時,馬英九卻藉著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廣州舉行的機會,委托赴穗與會並將專程前往北京與胡錦濤會晤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當面向胡錦濤轉達「正視現實,積累互信,求同存異,續創雙贏」的口信,並希望兩岸在簽署「ECFA」後,「本著這些原則向前邁進」。

據新華社七月十二日報導,胡錦濤當日在會晤吳伯雄時的談話中,不再象以往那樣同樣以「十六字訣」來回應馬英九,而是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但要厚植共同利益,也要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兩岸雙方增進在共同政治基礎上的互信,對下一步兩黨和兩岸關係發展至為重要。真誠希望兩黨都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出發,通過增進互信,求同化异,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分析胡錦濤的這段話,他確實是對馬英九的「互信」、「求同存異」,以至是「雙贏」作出了正面的回應,但就避開了「正視現實」。實際上,馬英九多次提出了「正視現實」,胡錦濤都謹慎地未作回應。

因為在馬英九的解讀中,「正視現實」就是要求對岸必須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也正因為如此,他對「九二共識」的內涵,就與大陸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在兩岸事務性協商中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的定義,有著較大的差異,變成了「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因此,台灣媒體就開玩笑日,連一個「九二共識」的內涵也是兩岸「各自表述」。

馬政府就是打著「正視現實」的旗號,來作為婉拒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理由」按照馬政府的想法,如果不承認「中華民國」,那就只能是談事務性、經濟性、技術性的問題;如要談政治議題就必須正視及承認「中華民國」這個「現實」。因此,馬政府的「正視現實」,其實就是「正視分裂分治」,尤其是「中華民國」仍然存在的現狀。既然兩岸在政治方面的分歧依然存在,因而政治談判時機還不成熟,尚需時日。由此可見,馬政府在今後一段時期內,仍將在政治上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維持臺海現狀的方針,但在經濟上卻將加快推進「ECFA」的合作步伐,並希望能借助「ECFA」促使台灣經濟重新起飛,提高馬英九連任的機會。

這就是在兩岸和平發展的軌道上,卻遇到了瓶頸的關鍵所在。或許,馬英九是從選票等主客觀因素考量,在他二零一二年爭取連任成功之前,都不願進行政治對話,以免被民進黨「抹紅」,以致降低其連任的機率。倘僅是出於這個原因,那還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馬英九本人以至是馬政府中的許多高官仍然存有「中華民國」這個心結,這才是他們不願進行政治對話的關鍵原因。因此,馬英九有時也斬釘截鐵地強調,在他的「總統」任內不會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亦即暗示著即使是二零一二年能成功連任,在他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內,也不會啟動兩岸政治對話。

其實,胡錦濤並不是沒有正視台灣現狀的現實。他在二零零五年四月八日發表「胡四點」時就指出,「一九四九年以來,儘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這就是兩岸關係的現狀。這不僅是我們的立場,也見之於台灣現有的規定和文件。」為此,有台灣學者指出,「正視現實」應當包括遵守「一中憲法」的現實。

如何解開這個死結?相信許多人都正在絞盡腦汁,並提出了許多點子,包括台灣大學教授張亞中的「一中三憲」等。而昨日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提出的四點個人想法,就更具新意及可操作性:一、兩岸也許需要在「一中憲法」和「一中框架」之間找到一個連結;二、可以進一步細化兩岸的共識;三、構建一個共同的價值觀,四、需要政策創新,理念上更有創意。其中的在「一中憲法」與「一中框架」之間找到一個連接點的提法,顯然就是針對馬英九的「正視現實」之說,並試圖找出解套辦法。

周志懷之所以提出此支招辦法,是因為他看到了目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遇到了瓶頸的癥結所在,並指出目前兩岸關係發展有四個趨勢值得關注:一、兩岸綜合實力的對比,繼續朝著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邁進。二、兩岸關係雖然要「先易後難」,政治對話還是一個基本趨勢。誠如眾多專家所言,一是時間問題,一是時機問題。解決了時間和時機問題,兩岸進行政治對話,可使兩岸關係有進一步的突破和發展。三、未來兩年,鋻於島內選舉等因素,兩岸關係面臨的挑戰或大於機遇。四、島內局勢或趨於更加複雜。這後兩條也確是馬英九目前遇到的困擾所在。

全國臺灣研究會是從事臺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研究的學者、有關人員和團體組成的全國性民間學術社團,旨在為海峽兩岸以及海內外從事臺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研究的專家學者搭建一座交流平臺,推動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增進有關學者之間的交流、友誼與合作,共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祖國的和平統一。全國台灣研究會是祖國大陸最重要的研究臺灣與兩岸關係問題的全國性社團,也是中央對台工作的重要諮詢機構之一,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就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了許多有益意見和可行性建議,其中許多對策建議被中央採納。因此相信周志懷這一頗有見地的建議,也將會受到中央對台決策部門的重視,尤其是中央目前正為如何突破瓶頸而集思廣益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