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電宜抓住契機促進轉型並搶佔風電市場 澳電宜抓住契機促進轉型並搶佔風電市場

在特首崔世安的見證下,澳門特區政府與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於前日簽署了為期十五年、每五年檢討一次的《延長澳門特別行政區供電公共服務批給合同》。該「合同」的主要內容包括:除確定投資回報率由百分之十二下降至百分之九點五,預計電費會有下調空間,而「澳電」每年也將少賺一億元之外,還包括了此次專營合約只是延長下游輸配電和售電環節上的專營,上游的產電和進口電力則開放市場,由政府主導於未來適當的時候引進投資者,引入競爭。

這份合約,向與國際接軌靠近了一步。實際上,環視世界各國各地區,供電市場大多是採開放手段,引入競爭機制,打破一家壟斷,這樣才能保證市民得到質高價廉的服務。即使是在澳門,電訊業在開放手機市場後,在競爭激烈下,為了爭取市場,各供應商各出奇謀討好顧客,使到服務比以前獨家經營好得多了。在供電市場開放後,相信澳門市民也能享受了更低廉的電力服務,「電費貴」的不合理現象將逐漸消失。

引進外來投資者方面,最有競爭能力的是內地的幾家電力供應商。目前,廣東的陽江、臺山等地正在興建核電站,將使廣東的供電能力大增,其後不但將可完全滿足當地的供應,不再依賴「西電東送」,而且還有「餘電可賈」。因地理條件使然,當然是向港澳地區出售,還可外匯創收。這也是「女電王」李小琳(李鵬的千金)多次到港澳兩特區考察的原因。至於其他地方,由於受地理條件限制,遠隔重洋輸送電力十分困難,這不是內地央企的對手。

而今後在開放產電市場的同時,將繼續保留輸配電和售電環節的專營,是受到環境條件所限。最關鍵的就是輸電網絡和一系列的配電設施、入戶等,與固定電話、自來水等,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再引進投資者,就是鋪設輸送網絡,到處開掘馬路,就將會讓市民們受不了。

「澳電」在面對強大競爭對手之下,是否就將會束手無措了呢?誠然,在受澳門並無土地可供擴建電廠,澳門發電燃料要靠外地輸入等條件限制,已難有「擴大再生產」的條件。而且,也不應讓「澳電」繼續使用目前的火力發電方式來「擴大再生產」了。甚至還應將位於黑沙灣的舊電廠 「大食機」統統拆掉,以便騰出土地,讓土地資源匱缺的特區政府,能夠有地可用,興建經濟房屋或為該北區市民服務的公共行政設施,回應「蝸居」一族的「安居樂業」訴求,消弭北區市民對市政設施「重南輕北」的抱怨,為特區政府分懮解愁,並為構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其實,「澳電」仍可循其他途徑,特別是呼應國際上的環保「減碳」潮流,轉向環保發電方式發展。屬於環保發電的方式,有太陽能、風力、潮汐等方式。但由於澳門面積細小,土地開發飽和,太陽能不切合實際,除非是在填海新城區試行。也由於澳門沒有自己的水域,而令潮汐發電也是「非可控制於我」。餘下的,就是風力發電了。因為在路環的山頭上,就可架設電力發電機,這就如隔海對峙的橫琴,也裝設了十幾台風力發電機那樣,所佔地面積很小,也沒有影響環境植被。相反,還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說不好,在橫琴與路環的兩個山頭上,都架設了風力發電機,就會為十字門增添一道景色。

實際上,風電是近年發展迅速的一種環保發電方式。西班牙的百分之四十一電力,是由風電供應。在內地,風電也已大為風行。據說,江西省因為使用風電,一年可以減碳十八萬噸。這使風電被喻為「不燒煤,不喝油,光喝點西北風就可以發電」。澳門就位於海邊,每年風力資源豐富,而只要風速達到每秒三米(介於二、二級風力之間),風電機就可自動發電;如果風速逾到每秒十三米左右(介於五、六級風之間),風機就可滿負荷運轉。當然,也不是風力越大越好,太大風風機是受不了的。倘風速超過每秒二十二米(相等於九級風),風機就會自動關閉停止運行,以防止受損。而在澳門,基本上沒有「無風」紀錄,路環山頭的風力往往正好就是風機的滿負荷運轉的五、六級風,超過九級的風力也不多,是較為理想的風電資源。澳門也沒有冰雪天氣,不用擔心發電機的葉片被冰凍住。至於在雷電天氣時,風機可以自動關機。

風能是最清結、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據專家們的測估,全球可利用的風能資源為二百億千瓦,約是可利用水力資源的十倍。如果利用百分之一的風能能量,可產生世界現有發電總量百分之八至九的電量。據有關部門預測,我國可利用風能資源約為十六億千瓦,其中有很好利用價值的約為二點五三億千瓦。在

風力發電的過程中,不會製造任何廢氣、廢水、廢熱或其他污染。相較於燃煤電廠,風力發電每度電可減少七百五十克的二氧化碳、六點一公克的二氧化硫、四點五克的氮氧化物,以及其他超過五點二克的有害物質。一台風機的壽命為二十年,在其運轉後的四至七個月內,所生產的風能就能補償它自身在生產、使用和報廢的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今日的風能科技已相當成熟,每千瓦裝置容量約為白一千二百至一千四百歐元,幾乎和傳統燃煤電廠相當。但燃煤電廠的燃料來源價格,會隨著煤礦數量減少而增加,而風電的價格則不受影響。若再加計化石能源對環境的破壞、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等因子,則每度電的價格將遠高於現況。而這些額外的成本則必須由全民買單。另外,風機及其連接道路佔整個風場面積不到百分之一。一台二千千瓦的風機所占地基為十六至二十平方公尺,不影響原有土地利用,所以風機常與農牧或漁業並存發展。原有的大型電廠已對土地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風機將經使土地資源利用更加豐富。

正因為如此,內地正加建風電發展。二零零七年,國家頒佈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到二零一零年,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五百萬千瓦。其後,二零零八年三月,國家發改委發佈《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將二零一零年的風電總裝機容量目標定為一千萬千瓦,調高了一倍。但就在「規劃」發佈的二零零八年,目標即被突破。為此,二零零九年,國家發改委又開始著手制定《新能源產業展規劃》,到二零一一年、二零二零年,風機總裝機容量分別為三千五百萬千瓦和一點五億千瓦。為此,從河西走廊到東海之濱,一片片的「白色森林」矗立而起。筆者今年六月間到上海洋山港參觀考察,在三十多公里長的跨海大橋上,就可見大橋兩旁的海中,矗立了一片望不到邊的風力發電機。內地五大發電巨頭「華能」、「國電」、「華電」、「大唐」、「中投電」,均投資發展風電。筆者在「上海電氣」的風電機製造公司內,也看到每天二十四小時輪班倒不休地生意電機的熱烈景象,以應對「供不應求」的市場。世界最大的風電設備製造商丹麥維斯拉斯,也已在內地內蒙古呼和浩、天津、江蘇徐州建廠。特首崔世安不久前在外訪時,也曾考察了風機廠,似是有此發展方向。「澳電」如此來一步,可能就執輸行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