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請為落實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調整橫琴定位 籲請為落實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調整橫琴定位

在溫家寶總理蒞臨澳門主持第三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論壇開幕式並視察澳門特區的前夕,澳門特區政府邀請立法會全體議員考察珠海橫琴新區。而在此之前,珠海橫琴新區管委會也曾多次邀請港澳的財團或政經人士前往考察投資環境。

雖然說,溫家寶總理視察澳門特區,與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考察橫琴新區,是互不關聯的兩回事,並無必然的實質聯繫,但在一定角度上,澳門立法會議員的這次考察橫琴的活動,卻也與溫家寶總理有著某種程度的偶然聯繫。這是因為:其一、中央政府對橫琴開發的定位──《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是於去年六月二十四日,由溫家寶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的;其二、橫琴發展的定位,在幾經調整修改之後,最後才由曾親身視察橫琴並發出「不能亂動,謀定後動」指示的溫家寶總理,透過制訂《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的形式,將之「一錘定音」定了下來;其三、按照《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第二章《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第二節《發展定位》的規定,橫琴新區的定位是「以合作、創新和服務為主題,充分發揮橫琴地處粵港澳結合部的優勢,推進與港澳緊密合作、融合發展,逐步把橫琴建設成為帶動珠三角、服務港澳、率先發展的粵港澳緊密合作示範區」,廣大「澳人」原先對開發橫琴幾個方案的強烈願望,全都落空;其四、澳門特區的立法會議員,是透過直選、間選和行政長官委任產生的「代議土」,代表著澳門五十萬各界居民的主體民意。而按慣例,他們作為澳門特區政權的組成部分,將會被安排與溫總理見面,期間是否在橫琴發展定位,及更有利於澳門特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和落實「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問題上,將會有互動交集?

實際上,橫琴的發展定位,就像是一幅畫了又擦、擦了又畫的「藍圖」,幾經變動。每一次變動都牽動澳門居民的心,但每一次變動都不符合澳門居民的意願。尤其是張德江主政廣東省時的「九加二合作發展橫琴」,不但令澳門居民大失所望,就是「九加二」成員中的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省區,也都興趣缺缺,因為他們早就把眼光盯注在東盟與中國的「十加一」,或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的「十加三」。橫琴?一是地方太小,二是由包括港澳在內的十一個省級行政區劃來瓜分這塊蛋糕,分到的份額並不多,對其經濟發展並沒有甚麽推助作用。三是鞭長莫及,也欠缺可與廣東、福建、香港、澳門比擬的實力。倒不如老老實實去參與那個更適合大西南地區實際需要的東盟與中國的「十加一」。

溫家寶總理視察橫琴後,對橫琴的開發定位的決定權,已從廣東省的手中收納為中央所有。本來,人們以為,中央政府會從「一國兩制」的全局和高度出發,跳出廣東省的狹隘地方利益主義的框框,將橫琴的發展定位,主要是為落實貫徹中共「十七大」「保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治國理政重大課題,及《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賦予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定位服務。但《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卻是將橫琴發展的定位,鎖定在「『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模式的示範區」,「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促進珠江口西岸地區產業升級發展的新平台」,等於是主要為珠江口西岸服務,港澳都成了「配角」,並將主導權交給了珠海市,還成立了副地級的管委會,配置了一級政府的機構和人員架構。這與澳門居民原先的期待,存在著較大的落差。

因此,澳門人對參與橫琴投資興趣缺缺。據一位曾於一個多月前到到橫琴考察的本澳人士前天對筆者表示,橫琴管委會的負責人當時就坦率地承認,至當時為止,尚未有一家港澳財團落實投資項目,但預留給內企(主要是央企)的指標,卻已「插曬旗」。為何會如此冷落?本欄在《橫琴總體發展規劃》頒佈一周年的六月二十九日,曾以《為何澳門參與橫琴發展未如預期般熱烈?》為題,作了初步分析。現在,態勢又有了新的發展。

實際上,澳門特區要落實「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困難甚多。第一個攔路虎就是面積細小,土地資源有限。不要說澳門特區政府正為落實「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但缺乏土地而「搔曬頭」,就是為解決當前民怨集中焦點所在──居住問題,所需的土地都不知從何尋找,而一籌莫展。顯然中央批給了澳門填海新區,但該工程的全部完成需要時間,恐怕是「遠水救不了近火」。何況,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保護「澳門歷史城區」的樓宇限高影響,原來回歸前在填海時是規劃興建高層樓宇的南環湖土地,建築物的容積大為減少,政府必須作出補償;而在批出賭牌時,「永利」、「星際」等賭場酒店所使用土地,也是以借調方式騰出來的,政府欠下了一筆必須償還的「地債」。這些,都等待新填海工程完成後,在所得土地扣除公共建設部分之後,進行「還地價」,能用在解決居民居住問題的土地,已剩下不多了。甚麼「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甚麼「興建公屋」,將面臨「杯水車薪」的窘境。「遠水救不了近火」和「杯水車薪」這兩把「火」,直燒得特區政府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在此情況下,橫琴就是「救火」的「水源」。但目前《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所下的以珠海為主,為珠江口西岸服務的這種定位,已將澳門特區邊緣化,並非為澳門居民所樂見。實際上,目前由於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已經擴展到全中國,「特區不再特」,其吸引力大為下降。橫琴新區只是適用經濟特區的政策,對港澳商界的吸引力,高不過其他地方。尤其是目前人民幣升值趨向已定,澳門元與與之間接掛鉤的美元繼續貶值,美國政府新一波的「量化寬鬆」政策,將會使港澳貨幣與人民幣相比,再貶值兩成。而在橫琴投資,如是採用內地的生產資料(包括建築材料),就是成本貴昂,與在內地其他地方投資都是一樣。但如是採用「澳大橫琴校區」模式,由於《澳門基本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澳門特區繼續實行自由港的政策,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徵收關稅,故從海外市場採購的生產資料,成本就相對較低。

溫總理主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也敢於解剖自己,無私無畏,值得人們敬佩和尊敬。正因為如此,是否可以考慮澳門特區的實際情況,以「繼續解放思想」的創新思維,修訂自己親手制定的《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將「澳大校區模式」擴展至全島。趁橫琴現在剛開始起步,修訂還可以來得及。即使已建的市政設施等部份,澳門特區政府也可用「贖買政策」,將之購買下來。此後,澳門特區每年向珠海繳交土地使用金,也可使珠海市政府有資金進行橫琴以外的市區的市政建設。正是雙贏格局,又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