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在科學決策行政透明作了新嘗試 施政報告在科學決策行政透明作了新嘗試

特首崔世安昨日向立法會作二零一一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這既是他就任特首後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亦即是他在就職近一年,基本上全面了解熟悉了情況,並待特區政府機器磨合順暢後,首份可以充分反映他的施政理念及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的「施政宣言」,也是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澳門特區並發表一系列指示後,借東風駕船出海,「趁熱打鐵」焠就一個繁榮昌盛、穩定和諧的新澳門的施政報告。因而在昨日下午的記者會上回答記者的問題時,也就柔合了溫總理的部分指示內容。相信在今日的下午的回答議員詢問的環節上,崔世安還將會有進一步發揮的表現。

崔世安在準備這次「施政報告」的過程中,和所作的「施政報告」,體現了「新人事新作風」。其一、是在準備階段,過去十年的做法,都只是何厚鏵在事前召開一個名為「學者專家社會人士座談會」、對內稱為「建制外智囊團」的內部諮詢會議,收集與會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今年初崔世安在準備其上任後的第一份「施政報告」時,也是「何規崔隨」。盡管這也是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的其中一種形式,但畢竟涉及面並不廣,而且層次也稍嫌平面化。但崔世安在其第二份「施政報告」的準備及研擬期間,擴大了諮詢面,除了是以界別為單位分批次與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委員舉行座談會之外,還深入各街區調查研究,尤其是注意關顧到弱勢群體,並將之列為「落區首站」。而且還與「反對派」的代表人物進行了面對面的對話交流,並與一大批「八零後」青年互動座談。這就不但是極大地擴大了諮詢面,而且在諮詢層次也呈現立體化,左中右、方方面面都已關顧到。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更有「木魚白欖」。就此而言,崔世安應是已兌現了其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及「以人為本」的諾言。

其二、是充滿了自信。以往十次的「施政報告」,都是在立法會完成整體的問詢和辯論程序後,才將「施政報告」的印刷本提供給各相關人士及公開派發的。而昨日則是在崔世安於立法會作報告的那一刻開始,許多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都可以索取到文本,雖然尚未公佈公開派發,但已讓有興趣的人士人手一本。這種出於相信議員們都能接受的信心,可能是來自既然已經普遍諮詢包括議員們在內的各界人士的意見,並已將他們的主要訴求寫了進去的實踐經驗。

實際上,昨日「施政報告」發表後,立法會議員們有讚有彈,但贊多於彈,不少議員認為,「施政報告」全面、有新意,關鍵是如何落實。社會上的反應也頗為熱烈。即使是曾經對崔世安不太友善的互聯網論壇區,也是贊賞多於批評。雖然也有一些批評意見,但只是針對具體問題,如政府財政收入增加了,公務員也獲加薪,但現金分享的惠民措施就卻「縮水」;未提壓抑樓價等。並未見有不滿整體「施政報告」的意見。既然澳門是多元社會,就會有不同方面,「順得哥情失嫂意」,政府的每項政策和措施難得百分之百滿意,只要符合大多數居民的意願,就可給予高分。實際上,昨天在互聯網上就有這份「施政報告」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施政報告之美譽。這雖不無「擦鞋」之嫌,但若去除其「感情色彩」的部分,卻也是反映真實情況,實事求是。

實際上,這份「施政報告」,無論是從主題立論,還是從具體內容以至是文字表達看,都可以說是主題明確,佈局合理,結構嚴謹,文字暢快簡潔,表達清晰,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及可行性。尤為難得的是,在「施政報告」的正文後面,附錄了「二零一一年度各範疇施政主要工作表」,包括澳門特區政府二零一一年法律提案項目,及行政法務、經濟財政、保安、社會文化、運輸工務等範疇的施政主要工作時間表,而且在各範疇中還細分到各領域、各系統,以表格方式分別列明工作計劃及項目、工作內容、開展時間、完成時間等要項,簡單明瞭,讓人一目了然。這可算是「公開透明化」的創舉,也方便立法會議員和廣大市民進行監督。甚重要的是,可讓負責各自項目的公務員樹立責任心,務必要按照「工作時間表」的規定,既按時又保質地完成,否則就會過不了立法監督和輿論監督、公眾監督這幾「關」。而公務員有了責任壓力,也必然會把壓力化為動力。倘若特區政府能在此基礎上,在年度結束前加以核查驗收,對完成得好的政府部門及具體負責操作的公務員予以表彰,並視實際需要和其工作能力予以升職,對未能完成的則視實際情況(如受何種主客觀因素制肘等),予以批評,甚至是將其中被證實是缺乏能力並不適任者調到與其專業相應的部門,就可以此為契機,先是建立部門間的競爭和激勵機制,然後再「循序漸進」地建立公務員個人的競爭和激勵機制,有利於「能者上,無能者下」,「工作積極者獎,怠工偷懶者罰」,在公務領域實現公平、正義,促進開拓、創新思維,提高工作效率,並在實際工作中發現人才,挖掘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重用人才。

「施政報告」有許多亮點,包括「落實科學施政,規劃發展藍圖」,建設優質城巿生活,設立「食品安全中心」;開展以社區為據點的公民教育工作,與居民合力構建和諧社區;提升教師的專業地位,關心學生全面發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落實「世界旅遊休配閒中心」的發展定位,促進「跨境工業區」向“「境合作區」轉型升級;鼓勵澳台兩地企業、社團和民眾之間的交流互訪;以西灣湖廣場下層為試點發展手信夜巿綜合旅遊項目;研究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基金」;

訂定最低工資及作定期調整,適當地輸入外地僱員及專業技術人才,補充本地人力資源的不足;透過「環保與節能基金」,協助中小型食肆改善排煙系統;制訂長遠的老人政策,向家庭、社會和學校推廣敬老精神;進一步完善醫療系統,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保障和服務;以知識、機會、支持三大元素培育澳門的年青一代,推動青少年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強化愛國愛澳意識;以更科學、更公開、更民主的決策模式,實現陽光政府的施政理念;推動公務人員中央統籌管理模式,實行中央招聘及晉升機制;配備多項重要規範及措施,鞏固官員問責制度,體現問責精神;要求各級官員嚴格遵守及執行《基本法》,以及相關的國際公約和法律;加強與立法會之間的溝通,強化法規修訂草擬工作的中央統籌機制;

研究建立專業認證制度,確立專業人士的地位,規範認證培訓、考核的相關機制;

在充分形成社會廣泛共識的基礎上,積極而又審慎地處理好特區未來的政制發展問題……等。其中的許多內容,較好地因應了「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建議、《珠三角改革發展綱要》給澳門發展的定位,也正面回應了溫總理的一系列指示,並大部份滿足了澳門居民的期望。既有前瞻規劃,又有具體項目,也有落實辦法。

當然,正如前述,澳門是一個多元社會,各人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難以達成共識。因此,有些內容也引起疑慮,如「現金分享縮水」等,這就需要解釋清楚,如應向中央社保制度發展等。這樣的釋疑工作,是不能節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