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通氣」精神及時避防氛圍激化的範例

針對「江平事件」引發的「台灣國際活動空間」紛爭,胡錦濤在日本橫濱對連戰說:兩岸的很多事情,「通通氣就好」,應經過兩岸溝通協商;如此,有些不必要的內耗和不愉快的事情就可避免,有些問題也可以得到妥善的解決。在此後一個星期發生的中華台北跆拳道好手楊淑君在廣州亞運比賽中被判「失格」事件中,海峽兩岸的相關部門和人士都能秉持「通通氣」的精神,及時遏止了民進黨和綠媒企圖煽挑起仇視大陸,以圖在「五都」選舉中得利的氛圍,從而更為暴露了某些民進黨的醜惡咀臉。此一事件告誡人們,在兩岸間如遇有突發事件,確是需要以「通通氣」的精神,及時溝通,不要隨便嗆聲,以免被民進黨利用,籍以破壞難得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氛圍。

實際上,「失格」事件事件發生後,民進黨確是以為鴻鵠將至,可以將之利用來為其「五都」選情加溫服務,就循著亞運是在大陸的廣州舉行,今屆亞運會組委會的成員也是以大陸的中央和地方的相關官員為主的思路,「條件反對」地認為這又是一次「江平事件」,起勁地叫喊「大陸打壓台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還籍此指責馬英九「上任以來在外交事務和主權處理上都有討好中國大陸的表現,而造成第一線官員處理事情不敢堅持」。綠媒《自由時報》及以譁眾取寵促銷的《苹果日報》,更是以聳人聽聞的大標題來煽風點火,挑撥兩岸關係,唯恐天下不亂。眼看著一場將會損害兩岸關係的政治風暴,就要刮起。

兩岸相關部門當即啟動應急機制,澄清不實傳言,撥正輿論傾向。正在重慶出席一個有台灣商人及媒體出席的活動的國台辦主任王毅,雖然當對尚收到此事件的詳細報告,但他憑籍著自己對涉台事務的專業,及對「江平事件」後大陸各部門能夠正確執行胡錦濤「通通氣」指示的信心,強調指出這不是兩岸摩擦,與東方影展爭議不同,國台辦關注並會協助解決;並指出已經協調有關單位「給台灣體育界公平比賽環境」。而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也在深夜發表談話,澄清有關事實,並重申兩岸是好兄弟,大陸一直努力在為中華台北對提供良好協助,還祝愿中華台北隊贏取更多的金牌。而「陸委會」的官員也憑著其專業,研判這事件只是單純的體育事件,與兩岸關係無涉,因而雖然在例行記者會上遭到台灣記者的輪番追問,但始終迴避將此事件與兩岸關係掛鉤,只是再強調台灣政府是台灣選手強而有力的後盾,希望亞運當局盡快查明真相,還選手一個公平的比賽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江平事件」中也曾一度情緒激動的《聯合報》和《中日時報》,對「失格」事件持較為謹慎客觀的態度,新聞和版面處理都頗為得體。正因為政府官員和主流媒體的正確態度,將群眾情緒引導到正面,故泛藍政客及群眾並沒有像「江平事件」發生時那樣,發洩對大陸的不滿,而是希望能盡快追查真相,並表達支持楊淑君的態度。這種態度,也使民進黨要搞事也搞不起來。

「失格事件」的真相是甚麼?由於正在調查之中,尚未公佈正式結果,也由於我們不熟悉跆拳道的規例,故無法作出專業上的判斷。但從事態的發展看,撇開專業技術部分,以下幾點是已被證實或屬於「合理推測」:

其一、正如王毅、范麗青及台灣「陸委會」官員,以及《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媒體所言,「失格事件」確實不是兩岸糾紛事件,而是屬於體育專業的範疇。實際上,跆拳道裁判長洪性天使韓裔菲律賓人,而世界跆拳道總會秘書長梁振熙是韓國籍。因此,楊淑君被判「失格」,並非是中國人「打壓」的結果。相反,中國一直對中華台北隊的參與給了誠懇的支持,國台辦主任王毅還在亞運會開幕當日專程趕到廣州舉行酒會,招待中華奧委會官員和台灣健兒。這是已經回歸祖國香港、澳門兩特區的健兒都未能享受到的。在開幕式上,當中華台北隊出場時,全場觀眾歡聲雷動,溫家寶總理也站了起來向其揮手致意,是他們享受到了一個僅次於中國隊,但高於中國香港隊和中國澳門隊的禮遇。在比賽過程中,內地觀眾也給熱烈地為中華台北隊的健兒打氣。

其二、正如前述,主導裁決楊淑君「失格」的亞跆盟負責人,都並非是中國官員,而是韓國人。他們這樣做,究竟是真正嚴格執法,還是認為只有南韓才是「跆拳道大國」,因而必須防阻具有搶金實力的楊淑君進入決賽的私心?我們不敢妄自推測。但楊淑君的技術絲毫不遜於韓國運動員,而跆拳道的裁判則主要是由韓裔人出任確是事實。這其中的奧妙,記者們可依自己的專業去作出判斷。

其三、就是在「失格」事件發生後,中國官員也沒有聯手「打壓」,而是為中華台北隊力爭權益。當亞跆盟官員籍口台灣選手拒絕退出比賽場地,而準備作出取消中華台北隊全隊比賽資格的決定時,中國官員力爭才取消了此議,而才使中華台北隊的黃顯詠再拿了一塊金牌。何況,在楊淑君出場比賽時,中國隊已經拿到了近一百枚金牌,第二名的韓國和第三名的日本才是二十枚左右,中國隊無並不志在這塊金牌。更重要的是,跆拳並非是中國隊的強項,中國選手在跆拳項目中奪取金牌的機率並不高,又何必要搶奪楊淑君的金牌,為他人作嫁衣裳?以中國隊隊員們「兩岸健兒都是同胞」的心態,還恨不得能協助台灣選手戰勝其他選手,為中華民族多拿幾面金牌呢!

隨著這些並非屬於政治範疇,但卻是屬於技術範疇的事實,尤其是這個紛爭並非是由中國官員挑起的真相得到澄清後,台灣官民趨於理性,連民進黨也轉了軚,不再攻擊中國大陸,而是要求馬英九為楊淑君爭回公道。因為他們知道,在此情況下仍然攻擊大陸,對民進黨的「五都」選情未必有利,尤其南中部三「都」的選民大多是知識份子和中產階層,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並極為厭惡「抹黑」手法。

事情澄清後,台灣民情發生了顯著而又微妙的變化。一方面,台灣民眾的「仇韓」情緒高漲,掀起罷買韓貨的怒潮,導致韓國駐台北辦事處向居住在台灣的韓籍人士發出忠告,必須盡量低調,不要說帶刺憿性的話;另一方面,馬政府表現出極為負責任的態度,從馬英九、吳敦義到「總統府」、「行政院」、「體委會」等相對部門,都發表聲明支持楊淑君,並委派「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到廣州處理協調。這樣做,一方面當然是要爭取到最大的政治保險,可以向台灣人民作出交代,並籍機強化國民黨的「五都」選情;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不關中國大陸的事,籍勢高調不用擔心會對兩岸關係造成傷害。馬英九政府這次總算是開了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