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將澳門打造成宜居城市 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將澳門打造成宜居城市

特首崔世安在「二零一一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除了提出「綠色減碳城市」亦即「環保城市」的概念之外,也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他在「施政報告」的第三部分「立足留下,放眼將來--結語」指出,「為了實現以上的發展藍圖,除了物質條件之外,我們還要全力和全面地推動人文建設,深化澳門的人文素養,讓澳門作為宜居城市,充滿更多健康的社會風尚,更多安居樂業的生活氣息,使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遊客。」

由此可見,特區政府要把澳門打造成為「宜居城市」,主要目的有兩個,其一是推動和促進澳人的精神文明,提高人文素質;其二是要為將澳門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服務。這就是說,「綠色低碳城市」是屬於物質文明建設範疇的,而「宜居城市」則是屬於精神文明建設範疇的。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城市文明建設相結合,就展示出澳門的嶄新面貌。因此,澳門必須全力爭取建成宜居城市,並在「施政報告」的基礎上,注入更多的豐富內涵,並要求中央像為澳門「世遺」那樣,也代向聯合國人居中心和聯合國人類居住委員會爭取給澳門授予「聯合國人居環境獎」的榮譽。

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三日,被稱為「全球城市峰會」的第二屆聯合國人居大會在伊斯坦布爾召開,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一系列聯合國大會進行了總結,形成《人居議程》,將人類棲息地改善當作聯合國新時期關鍵使命,而達成一系列共同原則和目標,建立了各國政策的國際標準和方針,設立了一種政府承諾並向聯合國經行常規匯報的動態機制,提高了「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和「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的地位。至此,建設「宜居城市」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共同理想。人居的共識與行動,既是全球城市規劃相關學科的重要成果,也促進了城市相關學科向更高、更新水平的邁進。

二零零一年,聯合國在「人居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人居環境署,標誌著全球人居環境和「宜居城市」建設進入了新階段,將更為重視城市和諧發展之路,安全、健康、繁榮、和諧成為「宜居城市」的首要條件。

「宜居城市」是指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協調發展,人居環境良好,能夠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適宜人類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的內涵:其一應該是經濟持續繁榮的城市。因為城市是區域經濟的組織、管理和協調中心,是經濟要素的高密度聚集地,是各種非農產業活動的載體。城市只有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先進的產業結構和強大的發展潛力,才能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和較高的收入,才能為宜居城市物質設施建設提供保證。

其二應該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城市。只有在政局穩定、治安良好、民族團結、各階層融洽、社區親和、城市城鄉協調發展的城市,居民才能安居樂業,才能充分享受豐富多彩的現代城市生活,才能將城市視為自己物質的家園和精神的歸宿。

其三應該是文化豐富厚重的城市。城市的文化豐富厚重有如下含義: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文化設施齊備;文化活動頻繁;城市文化氛圍濃郁。只有具有文化豐厚度的城市,才能稱之為思想、教育、科技、文化中心,才能充分發揮城市環境育人造人的職能,才能提高城市居民的整體素質。

其四應該是生活舒適便捷的城市。生活的舒適便捷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居住舒適,要有配套設施齊備、符合健康要求的住房;交通便捷,公共交通網絡發達;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如教育、醫療、衛生等品質良好,供給充足;生態健康,天藍水碧,住區安靜整潔,人均綠地多,生態平衡。

其五應該是景觀優美怡人的城市。城市是一個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複合體,景觀的優美怡人是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這既需要城市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互協調,又要求人文景觀如道路、建築、廣場、小品、公園等的設計和建設具有人文尺度,體現人文關懷,從而起到陶冶居民心性的功效。

其六應該是具有公共安全的城市。公共安全度是指城市抵禦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暴雨、溫疫,防禦和處理人為災害如大暴亂、恐怖襲擊、突發公共事件等,確保城市居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能力。公共安全度是宜居城市建設的前提條件,只有有了安全感,居民才能安居樂業。

「聯合國人居環境獎」自一九八九年開始創立,用以鼓勵和表彰世界各國為人類住區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的政府機構/組織、個人或項目,是全球人居領域最高規格的獎勵。「聯合國人居環境獎」自創立以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每年,聯合國人居中心都要收到大量各國政府推薦的參加評選的項目材料,被推薦的候選者可是政府機構/組織、個人或項目,內容可涉及人類住區的各個方面,如住房、基礎設施、舊城改造、可持續人類住區發展、災後重建、住房解困等。為了確保「聯合國人居環境獎」的權威性,人居中心聘請了一批資深的官員和專家組成評委會,對所有候選者的申報材料進行嚴格的評高和篩選,最後選出獲獎者。每年的獲獎數量由人居中心視情況而定,一般在十個以下。歷年的獲獎者均為在國際、地區或國家一級的人居領域內成就突出並有廣泛影響的政府機構/組織、個人或項目。在每年的「世界人居日」期間,人居中心在一個事先選定的城市舉行該項獎的頒獎儀式。

中國從一九九零年開始申報「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具體工作由建設部和聯合國人居中心北京信息辦公室負責。隨著我國人居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在人居領域已取得了舉世觸目的成就,並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和肯定。為此,唐山市政府因災後重建的巨大成就榮獲聯合國人居中心頒發的「人居榮譽獎」;上海市因解決居住特困戶而榮獲「人居榮譽獎」;建設部長侯捷榮獲人居獎「特別榮譽獎」,這是中國首次以個人名義獲獎;成都市因南河綜合整治項目,和深圳市住宅局、中山市長黃子強獲「聯合國人居獎」;大連市長薄熙來、杭州市政府、包頭市政府、威海市政府、廈門市政府、煙台市政府、揚州市政府、南寧市政府獲「聯合國人權環境獎」,南寧市政府獲「人居獎和榮譽獎」。

按道理,澳門的各方面條件,比上述已獲獎的城市並不遜色。當然,也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如兩極分化、貧富懸殊等。但從「施政報告」看,正在努力予以解決。因此,澳門特區也有必要向中央政府請求,為澳門爭取獲得聯合國「人居環境獎」,亦即被列入「宜居城市」,向聯合國人居中心進行申報,為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