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只熱衷二二八不願面直白色恐怖

日前,陳文茜藉著孫立人將軍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及其在台中市的故居開放之機,指出馬政府有責任為孫立人將軍平反這段被軟禁的歷史,並呼籲馬政府平反當年在「白色恐怖」中屬於外省籍人的受害者。

為當年「白色恐怖」中的外省藉人受害者平反,這是一個頗為震撼的議題,而且由曾任過民進黨文宣部主任的本省籍精英陳文茜提出,使這個議題的張力更強。盡管陳文茜也是「二二八」遺屬,但「二二八事件」中的受害者畢竟不同於在「白色恐怖」中的外省籍受害人,因為後者大多是被指為「匪諜」而受到迫害的人士。因此,陳文茜的這個呼籲,等於是向馬英九拋出一個極為嚴肅的議題,既然現在執政的國民黨追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既然執政者已為「白色恐怖」中的「台獨」人士平了反,為何就忽略了「白色恐怖」中受到更殘酷迫害的外省籍人士?遺憾的是,目前由於「五都」選戰正酣,而沖淡了這個嚴肅議題。但今後無論是國民黨繼續執政,還是民進黨再次上臺,都將無法迴避這個議題。

台灣地區的「白色恐怖」,是指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八七年期間在台灣發生血腥鎮壓政治異己的歷史。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九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發佈「戒嚴令」,同年六月蔣介石敗退到台灣,「戒嚴令」維持到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蔣經國宣佈解除為止,總共長達三十八年。其中最血腥的是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四年。也有史學界將之前伸至「二二八」事件發生的一九四七年,並將此視為「戒嚴前期」,亦即「沒有戒嚴令的戒嚴狀態」。

當時的國民黨政權頒佈「戒嚴令」,主要是在反省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中共解放軍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三年多時間內打敗八百萬國民黨軍隊,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匪諜」摻入國民黨政權和軍隊進行刺探情報及策反之下,為了防止中共在台灣擴散並鞏固當權者的統治地位,經由「立法院」通過了《懲治叛亂條例》及《動員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擴充解釋犯罪的構成要件,縱容情治單位介入所有人民的政治活動。這致使公權力在長期戒嚴中被濫用,人民的基本權利完「全失去保障。

解除「戒嚴」後,據「法務部」向「立法院」提交的一份資料報告顯示,在「戒嚴」時期,軍事法院審理的政治案件共二萬九千四百零七件,無辜受難者約十四萬人。但另據「司法院」的資料透露,「白色恐怖」期間的政治案件約六、七萬件,如以每案平均三人計算,受軍事審判的政治受難者應當有二十萬人以上。光是五十年代的前五年,國民黨政權在台灣至少殺害了四千至五千人,甚至於八千或以上的本省籍和外省籍的「匪諜」、知識分子、文化人、工人和農民,並將同樣數目的人判處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到無期徒刑。直到一九八四年十二月,最後兩個五十年代的政治終身監禁犯林書揚、李金木,在坐滿三十四年又七個月以上的監牢後,才釋放出獄。直到一九八七年七月十四日宣佈解除「戒嚴」,又到一九九一年廢除《懲治叛亂條例》,及一九九二年修訂《刑法》第一百條,終結了言論叛亂罪的法律依據,才在某種意義上被視為「白色恐怖」的真正結束。

「白色恐怖」所針對的主要對象,是中共「匪諜」及「台獨」分子。正因為如此,國民黨政權被視為「既反共,又反獨」。不過,在蔣介石當權時期,由於剛撤到台灣的蔣介石成了驚弓之鳥,而且當時「台獨」活動並沒有後來那麼活躍,故主要是針對中共組織及其成員,這段時間內被槍斃的受害者也最多。李登輝就是在此時被捕並叛變出賣同志,以換取人身自由的。到了蔣經國掌權時期,由於經過此前的殘酷鎮壓,「匪謀」已基本肅清,但「台獨」活動卻猖獗了起來,有些「台獨」分子還進行恐怖活動,包括企圖槍殺訪美的蔣經國,及以郵包炸彈襲擊「副總統」謝東閩等。有的「台獨」分子則是易容潛回台灣進行活動,嚴重威脅國民黨政權及國土統一,因而此時的「白色恐怖」的主要針對對象,才轉為「台獨」分子。

但在「解戒」後,尤其是在民進黨執政那八年中,所進行的「平反白色恐怖」活動,卻只要是「二二八事件」的遺屬及「台獨」分子。盡管「二二八事件」是由中共在當地的組織所發動和參與的起義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運動的一部分,但其參加者大多並非是中共黨員及其外圍人員,而是強烈不滿國民黨政權橫徵暴斂的本省人,因而民進黨的平反「二二八事件」,並未觸及到「匪諜」的問題。當然,由於家屬的努力爭取,也有個別「匪諜」的遺屬得到了平反。比如,「台大哲學系事件」的主角,後來長期參加「促統」活動並擔任「中國統一聯盟」要職的台大社會系教授王曉波,其母親就是因為策反其在憲兵司令部任職的父親而被捕及殺害。經過王曉波等遺屬的爭取,終獲平反。當時尚未執政的馬英九,還以王曉波的好朋友的身份,參加了相關的紀念追思活動。

馬英九為了爭取本省籍人的選票,曾熱心參加為「二二八」平反的活動。無論是在臺北市長時期,還是走進了「總統府」,每逢二月二十八日都發表聲明,就國民黨統治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殺害異見人士而向受害者及其家屬作出道歉,並參加或主持在臺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舉行的追思活動。但是,對於「白色恐怖」時期的主要受害者--外省籍「匪諜」問題,卻始終不敢觸動。直到海峽兩岸恢復談判,由馬英九出任主席的國民黨,仍聲稱其當年的獨裁恐怖統治是「國際民主陣容」中的一環。

其實,即使不是「匪諜」,就是同屬國民黨內中的「反共」同袍,只不過是因與蔣介石政見不同而被整肅的軍人,馬英九也不願觸動。比如,陳文茜日期提到的孫立人將軍,是整個中國在二戰中唯一打敗日軍的將軍,其靈位至今仍未能被供奉進忠烈祠。還有一大批在「西征」時追隨孫立人將軍的部屬,包括曾任「國防部」軍政副部長的林中斌的父親林文奎將軍等,都未有得到平反。

或許,為「白色恐怖」受害者平反,這是涉及到「國共鬥爭」的問題,再加上馬英九擔心被「抹紅」為「北京同路人」,因而才發生寧為「台獨」分子平反,也不願為在「白色恐怖」中受害的外省人恢復名譽的咄咄怪事。但是,馬英九的身上並沒有「國共鬥爭」的包袱,因為鎮壓「匪諜」是在蔣介石時期,馬英九當時尚年少;而鎮壓「台獨」的是蔣經國時期,馬英九卻在此時當過蔣經國的秘書,與「反獨」鬥爭沾上了那麼一點關係。但他連「反獨」的包袱都可以拋棄了,而沒有包袱在身的「匪諜」問題卻不願抵觸,真乃千奇百怪。

現在看來,只有兩岸談判進入「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所指的「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階段後,才有可能促成國民黨政權思考到此問題。也就是說,在國共兩黨及海峽兩岸尚未正式結束敵對狀態之前,兩黨、兩岸還存在著「敵對關係」,這個「結」就無法解開。

但即使屆時解開,可能又將會到新問題,倘是國民黨當局要求大陸方面「平等對待」,也對在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之後的「鎮反」、「肅反」諸運動中被鎮壓的「國民黨特務」、「蔣軍蔣政權殘餘分子」予以平反,大陸方面不知如何應對?

詭吊的是,倘若是民進黨再次執政,由於民進黨與中共之間沒有那種經歷過「你死我活」的鬥爭,以其「反獨裁,爭民主」、「追求轉型正義」的心態,倒是容易為「匪諜」平反。但若是讓民進黨再次在台灣上臺執政,似乎又並非是大陸方面所願。

這個死結如何解開?還得看兩岸中國人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