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對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介入甚深

國務院前副總理黃華前日逝世,享年九十八歲。說起黃華,相信不少港澳居民都記憶猶新,他曾被捲入一宗「冤案」,那就是在中英談判期間的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五日,鄧小平在會見出席「兩會」的港澳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時,公開斥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耿飆和他有關「中國軍隊不會駐在香港」的言論是「胡說八道」。此語經在現場採訪的港澳記者報導後驚震港澳,股市立即狂跌。但事後鄧小平瞭解到黃華並沒有說過那樣的話,就借會見香港船王包玉剛的場合鄭重說明,黃華沒有說過香港回歸後不駐軍的話,並說:「我錯怪了黃華同志了。」鄧小平還向陪同他會見外賓的外交部的官員作過同樣的說明,算是為黃華「平了反」。

如同黃華雖然從未主管過港澳事務,但卻與港澳事務扯上那麼一點關係的是,黃華雖然從未主管過台灣事務,但卻在外交戰線上,尤其是在中美關係方面,直接就台灣問題與美方進行談判並簽署過極為重要的協議,包括三個「中美聯合公報」中的兩個——「中美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都經過他的手處理,而且其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以至是未來。

其實,黃華早在延安時代,就與美國交上了關係。曾經參加過「一二九運動」的黃華,在燕京大學臨近畢業之時,投筆從戎奔向延安,從事外事工作。他曾陪伴埃德加‧斯諾到陜甘寧蘇區採訪,協助斯諾完成了影響世界的《西行漫記》(又譯《紅星照耀著中國》)。一九四六年參加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任葉劍英的秘書、代表團新聞處處長,正式與美國官員打上了交道。一九四九年四月,「百萬雄師過大江」,人民解放軍佔領了南京,黃華出任南京市軍管會外事處處長,主持接收國民黨外交部,及向各國原駐華使節宣佈中共中央的建交原則。當時,美國政府已經決定放棄蔣介石,因而美國駐華大使館並不像蘇聯等國家駐華大使館那樣,跟隨國民政府遷館到廣州,而是留在了南京,等一等、看一看,尋找與共產黨中國建交的機會,黃華即與美國駐華大使館人員有所接觸。但是,毛澤東決定推行「一邊倒」地倒向蘇聯的外交政策。致使黃華所作的努力全部白費, 黃華與美國外交官員「分手」二十二年後,又有了交手的機會。那是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至十一日,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在巴基斯坦總統的國宴上「詐肚痛」,然後「失蹤」了兩天飛到了北京。在此之前,毛澤東任命了周恩來、葉劍英、黃華為中央外事小組成員,主持與基辛格的談判,並黃華也「失蹤」一段時間。就這樣,黃華這位已被北歐四國駐華大使設宴餞行的人就把自己關在釣魚臺國賓館四號樓裏一個多月,潛心為基辛格訪華做準備,仔細分析了國際形勢和美國的情況,反復討論了會談方案,對尼克松、基辛格的政治觀點,個人歷史,個性和特點都作了研究,周總理經常親自主持討論。外交部根據「不卑不亢、以禮相待」的精神,上報了接待基辛格來訪的具體方案,並與有關單位配合做好一切安排。由於準備充足,周恩來與基辛格的談判十分順利,並在基辛格離開北京後發表了驚震全世界的「公報」:「周恩來總理和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進行了會談。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於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

在尼克松訪華期間,黃華又以中央外事小組成員的身份,參與了談判工作,協助周恩來起草《上海公報》。《上海公報》體現了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一,反映了兩國領導人傑出的政治才能和現實主義的戰略思考。《上海公報》打破了此類國際性文件的傳統體例,在中方的堅持下,雙方以各自闡明自己觀點的方式表達了對國際形勢和雙邊關係的不同看法,同時就彼此間的一致立場作出共同聲明,體現了求同存異的原則。尼克松訪華和《上海公報》的發表,是中美關係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為處理兩國關係確立了基本的指導原則。 美國在與新中國打交道的過程中第一次公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同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處理國際關係和彼此間的雙邊關係,並表示要為發展兩國間的科學、技術、文化、體育和新聞等方面的聯係和交流以及逐步發展兩國間的貿易提供便利。盡管一個《上海公報》不可能解決中美關係中的所有問題,但它所確立的原則和精神在以後的《中美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進一步得到確認和體現。

「四人幫」垮臺後,黃華被任命為外交部長,並在此後的八年間,一直參與並主持與美國的談判工作,包括主持《中美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的洽簽談判。也就是說,規範中美關係和制約美國對台政策的三個「中美聯合公報」,黃華都參與了,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共同構成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 其中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發表的《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簡稱《中美建交公報》)。決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相互承認並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建交公報載明: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公報還重申上海公報中雙方同意的各項原則,重申反對霸權主義,並再次強調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同時,美國政府還聲明將在中美建交之日通知臺灣,與之結束外交關係;美國與臺灣的《共同防禦條約》將按該條約的規定予以終止;美國在臺灣的軍事人員將在四個月內撤出。中國政府也發表聲明重申解決臺灣歸回祖國,完成國家統一的方式,完全是中國的內政。中美建交是一件歷史性的大事,標誌著兩國關係進入一個新階段。它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且有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和穩定。

而《八‧一七公報》的內容除重申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認知只有一個中國,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美國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政策外,主要強調美國不打算長期向臺灣出售武器,而向臺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準,美國將逐步減少對台軍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這一公報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唯一專門針對臺灣問題的公報,也是三個聯合公報中爭議最大的一個公報。該公報是為了徹底解決美國對台武器出售的問題而簽訂的,該問題在《上海公報》和《中美建交公報》中都未獲得有效解決,雙方只是闡明瞭各自的立場,但都未達成共識。但是在公報中,除了美方首次強調將逐步減少對台武器銷售之外,中國則重申“爭取和平解決臺灣問題”,而美國也對此表示「讚賞」。《八‧一七公報》的達成使當時緊張的中美關係得到緩解,使中國在國際上有了更大的回旋餘地。中美間三個聯合公報提出的中美關係的指導原則,對八十年代中美關係得到較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後來美國部分政府政策卻明顯違背該聯合公報精神。

黃華在前年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親歷與見聞——黃華回憶錄》一書,對他被鄧小平誤會並斥責,及參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談判過程,都有詳盡的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