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000萬「光棍」咋辦?

原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透露,目前全國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達到135:100形勢不容樂觀。男女性別出生比例失衡的問題,一經披露,立即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到4000萬,這意味著平均五個男性中將有一個找不到配偶,將有數千萬的男子將無妻可娶,成為傳統意義上的「光棍」。

影響出生嬰兒性別比失衡的因素是眾多而複雜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社會管理因素主要是指出生嬰兒的漏報、瞞報。漏報是由於計劃生育及有關部門在管理上由於人力、經費不足或管理方法不善引起的。被漏報的既有男嬰,也有女嬰。但瞞報則是由於生育政策作用于婦女、家庭生育意願引起的,瞞報主要是女嬰。

出現選擇胎兒性別問題的癥結還在於群眾的觀念。中國傳統生育文化具有濃厚的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色彩。專門從事男女性別比研究的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郭志剛教授說,在計生工作上,人的觀念是決定因素。除了科技發展之外,中國還有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各種生育手段和經驗。只要育齡夫婦有生男孩的這種心理需要,那麼他們就總能找到實現它的手段。「這是一場與傳統落後思想的鬥爭,僅有法規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還在於人們思想的轉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

農村以男性勞動力為主,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在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往往得不到保障,這也是人們希望要男孩的原因之一。中國政府已經在土地法中規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土地權益,但是由於缺乏具體的細則和有效的保障措施,再加上女性出嫁後要到男方生活的傳統,很多農村婦女無法分得本來就不多的土地。這樣,沒有男孩的家庭就面臨著生產資料缺乏的問題。另外,在當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的情況下,獨女戶父母面臨著老年贍養的難題。

男女社會地位不平等。經濟生活方面,婦女的資源獲取機會仍普遍不利、收人水準仍普遍偏低、權益保障仍普遍顯弱;政治生活方面,婦女在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中、尤其是在領導權、決策權的參與度、參與層次、參與比例、參與管道上受制仍較大。而經濟、政治生活中的弱勢又自然會延伸至婦女在現實的家庭、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嚴重問題。國家人口計生委負責人指出,目前,國家人口計生委已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問題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大事之一。

20世紀70年代,我國出生嬰兒性別比完全正常,而進人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一性別比開始持續偏離正常範圍,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

據國家人口計生委捉供的資料,全國2000年出生人口性別比(119.92)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結果相比,上升了8.5個百分點,比正常值高出近14個百分點。全國只有內蒙古、黑龍江、貴州、西藏、寧雙、備、新疆7個省、自治區出生人口性別比在110以下,而這些省、自治區的人口只占全國總人口的10%。占全國人口90%的其他24個省、自治區、直軲市,出生人口性別比都在110以上。

從長遠來看,如果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得不到解決,將會引起所謂的「婚姻擠壓」問題,即進入婚嫁期時,一部分男青年找不到配偶。與此同時,還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社會問題,包括單身男性增多,非婚性需求增加,人口拐賣等。

為遏制出生嬰兒性別比持續升高,專家們建議在立法、執法、學校教育和輿論監督等方面加強工作,進一步消除社會性別歧視和偏見,樹立「生男生女順其自然」的新型生育觀,加大對產前性別鑒定等非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為給女孩的生存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從而促進出生人口性別比的平衡,國家人口計生委於去年啟動了「關愛女孩行動」,在全國出生人口性別比較高的11個省的11個縣率先開展試點工作,目前此項工作正在推進當中。這一行動明確提出「消除性別歧視要從懷孕抓起,宣導男女平等要從娃娃開始」。

廣東省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所長鄭梓楨研究員擔心,出生性別比的異常升高若持續下去,將對人口結構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對未來社會的良性穩定運行、社會倫理道德體系也會造成一定衝擊。同時男女比例失調也將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婚配失當、人口拐賣、性行為錯亂等,影響社會尤其是婚姻的穩定,必須

採取相應解決措施。

(真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