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會堂那些神秘的廳室與中共往事

  北京時間6月29日上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三層金色大廳爲「七一勛章」獲得者頒授獎章。6月30日晚間如果有晚宴的話,應該是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舉行。
  位于北京天安門西側的人民大會堂,一向是中共中央高層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可以說,它見證了最近60年的中共歷史。這座南北336米、東西206米、占地15公頃的龐然大物,始建于1958年10月。1959年9月9日淩晨兩點毛澤東到現場視察,將之爲之定名「人民大會堂」。
  1959年9月10日人民大會堂正式竣工並交付使用,之後經過多次裝修改造與擴建,目前人民大會堂自北向南分爲三段:一段主要功能爲宴會廳;二段東部爲中央大廳,西部爲萬人禮堂;三段則爲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和辦公區。一段一層爲交誼廳,二、三層爲兩層高的宴會廳。二段全部高四層,其中東部一層和三層各設一個中央大廳,二層和四層爲大廳上空和環形走廊;而西部爲萬人禮堂,占據四層高度。三段呈四方的環形,中間沒有建築,四周爲辦公和小會議廳;2009年在環中部偏南進行了增建。由于工期緊張,人民大會堂只設置了台基下的地下室。
  大會堂第一廳:金色大廳
  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的正式名稱其實極其普通——三樓中央大廳。該廳層高14.5米,共分兩層,總面積有3,300餘平方米,周圍分布著河南廳、重慶廳、澳門廳、萬人大會堂、小禮堂等。2009年11月17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這裏舉行宴會,宴請了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
  人們對金色大廳最深刻的記憶,還是在于這裏是中國最高規格新聞發布會的場地,是中國重大政經政策動向的「窗口」。1993年3月31日下午,當時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和副總理朱熔基、鄒家華、錢其琛在三樓中央大廳舉行記者招待會,自此,中國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記者會形成常態化、制度化。
  1998年3月,朱熔基曾在這裏說:「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要赴湯蹈火,一往無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2003年3月14日和2012年3月14日,溫家寶亦兩次在此引用林則徐的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如是諸多亮點,讓每年兩會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成爲中外媒體「兩會新聞大戰」的最高潮,也使得三樓中央大廳得享人民大會堂「第一廳」之稱。
  2009年全面裝修改造後,三樓中央大廳的主色調是變爲金色,雕梁畫棟,富有皇家氣象,其中的20根白色大理石柱亦被裝飾爲金色祥雲圖案。次年的2010年中國全國兩會期間,政協新聞發布會首次由新聞發布廳移至中央大廳舉行。記者們將新裝修的中央大廳稱之爲「金色大廳」。後來媒體在報導時均稱其爲「金色大廳」。
  中心區域:萬人大禮堂
  金色大廳中層有12米寬的回廊,有6座正門通往萬人大禮堂。說到萬人大禮堂,熟悉中國政情的人應該立刻想到每年中國全國兩會和五年一次的中共全國黨代會。
  位于人民大會堂中心區域的萬人大禮堂爲穹窿頂、大跨度、無立柱結構。主席臺臺面寬32米,高18米,可設座300個至500個;禮堂平面呈扇面形,三層座椅(一層設座位3693個,二層3515個,三層2518個)層層梯升。坐在任何一個位置上均可看到主席臺。
  萬人大禮堂禮堂一層的每個席位前都裝有會議代表電子服務單位,可進行12種語言的同聲傳譯和議案表决即時統計。
  國宴舉辦地:宴會廳
  宴會廳位于人民大會堂的北側,從北門進入,經風門廳。風門廳也叫北大廳,其東側有國賓會談廳,西側有國賓宴會廳。南端有8米寬、62級的漢白玉階梯通往二層宴會廳。
  宴會廳東西長面積7,000多平方米,可以舉辦五千人的宴會或一萬人的酒會。廳內東、西、北環繞寬敞的二層休息廊,奶黃色的墻壁和巨大的圓形廊柱裝飾著瀝粉貼金花飾,南面有供講話和文藝演出用的主席臺。
  宴會廳整個大廳金碧輝煌,是舉行盛大國宴和國慶招待會的地方。中共高層每年春節前的「中共中央國務院春節團拜會」一般就在此舉行。中共中央全會閉幕會也在這裏舉行。
  迎來送往的東大廳和北大廳
  大會堂北門就是人們所熟悉的「部長通道」。在北大廳還設有記者采訪席,每到兩會季,國家部委的大員們會成爲守在這裏的記者們的座上賓。
  人民大會堂內頗有神秘感的還有東大廳,這裏是中國領導人接待外賓或舉行高級別會議的場所。歷次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見面會,也都選擇在這裏舉行。東大廳曾見證過香港、澳門回歸,見證過鄧小平和戈爾巴喬夫的歷史性握手,見證過中國加入WTO、舉辦奧運會等重要歷史瞬間,並多次見證幾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集體亮相。
  東大廳和北大廳算得人民大會堂諸多廳裏,上央視《新聞聯播》裏出鏡率最高的兩個廳。
  有迎來也有送往。多位中共領導人的追悼會,也選擇在人民大會堂一樓大廳舉辦,比如中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追悼會1976年1月15日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舉行。1989年4月22日,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追悼會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舉行。
  接待貴賓的國家接待廳
  人民大會堂南端一樓設有國家接待廳,是中南海高層接待貴賓,和中國國家元首接受外國新任駐華使節呈遞國書之處,面積爲550平方米。該處設計富有民族傳統風格,頂部造型是瀝粉貼金棋盤式藻井,懸掛四盞宮燈式水晶吊燈。四周墻壁飾織錦軟包,主墻面上是像征悠久中華文明的巨幅國畫《大河上下•浩浩長春》。
  曾經擔任毛澤東「避難室」的118廳
  118廳是人民大會堂唯一用原始號碼命名的廳室。因爲距離大會堂西南門口和大禮堂的主席臺都很近,所以118廳成爲當年毛澤東最喜歡使用的廳室,毛常年在這裏辦公、開會、接見外賓及休息。毛澤東住在118廳時,廳裏布置得很簡單:大廳內掛了四幅畫,擺了一圈沙發,臥室裏放一張床,床頭擺了一張三屜桌,室內一張不大的辦公桌,一把椅子。
  1971年9月13日,118廳成了毛澤東的「避難室」。當天清晨,原本在中南海游泳池暫住的毛澤東,接到了周恩來彙報的林彪出逃的消息。其後,在周恩來的建議下,他轉移到118廳暫住——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回憶:「總理說,先轉移到大會堂,那裏條件好一些,以後看情况再定。」這一住就是十幾天。
  1973年,就是靠著118廳,已經行走不便並且供氧不足的毛澤東,才得以出席中國共産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這也是毛澤東出席的最後一次中共黨代會。當年爲了保證毛澤東出席大會開幕式不出任何問題,周恩來將118廳辟爲毛澤東的臨時住地,然後安排醫護人員在該廳地下室設立一個隨時可應急的供氧中心,在118廳至大會堂主席臺之間搭設了一條供氧管路。
  曾經最現代化的塑料廳
  化學廳是人民大會堂內唯一由中國國家部委承擔裝飾工作的廳室。建堂之初,中共領導人們認爲,應以最代表「現代化」的東西命名一個廳。于是,「塑料廳」應運而生,廳內裝飾也完全是塑料製品。後來,塑料廳演進更名爲化學廳,逐漸成爲反映中國化工成就的專用廳。
  曾四處搬家的人大常委會會議廳
  人民大會堂南門外,掛有一塊醒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牌子。進門後,沿著紅地毯走到左邊走廊的盡頭,是曾經的西會議室、現在的香港廳。 在1993年開始改建並于1997年建成香港廳之前,這裏就是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人民大會堂裏早期的會議廳。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廳也是人民大會堂裏「搬家」次數最多的一個。最早的常委會會議廳(即現在的香港廳),當時因爲廳內空間不够,只能從會議室里拉出一根綫到旁邊的塑料廳(現在的化學廳),做簡報的工作人員和記者們在這裏通過擴音器聽「現場直播」。
  即便如此,隨著委員人數增加、立法程序規範等發展變化,會議室還是顯得越來越小了。之後,人大常委會會議廳一度搬到稍大的山西廳,之後又搬到了江西廳的過廳。
  2010年11月,中國全國人大新機關辦公樓建成,人大機關各個委、局的上千名工作人員「喜遷新居」。緊接著2012年5月,總面積約兩萬平方米的人大常委會新會議廳,在人民大會堂南樓建設完畢。人大常委開會結束了四處搬家的歷史。
  各省大廳
  人民大會堂是中國全國人民的禮堂,于是在這裏,中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都能找到代表自己的廳室。兩會期間,各省代表團也多會選在人民大會堂本省廳舉行全體會議。
  其中出鏡率最高的是福建廳。
  因爲緊鄰舉行歡迎儀式的北大廳,所以中外領導人會談通常會選在福建廳,這使得福建廳成爲人民大會堂地方廳歷史上出鏡率最高的一個地方廳室。
  1982年9月24日,鄧小平在這裏會見時任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Hilda Thatcher),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討論。
  2013年2月26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握手的畫面,第十二次定格在臺灣兩岸記者的相機中。2005年4月29日,時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與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的首次會面,也正是在福建廳舉行了歷史性會談。
  而河北廳不僅被譽爲「國門第一廳」,也被視爲文革起點。
  河北廳歷來是中國國家級對外會談的貴賓休息廳,因此在人民大會堂中被譽爲「國門第一廳」。
  但讓河北廳得以在歷史留名的,則是1966年5月16日在這裏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體(擴大)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議程,是表决通過《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通知》。因爲這個《通知》通過日期是5月16日,所以史上簡稱其爲《五一六通知》,後成爲指導「文化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
  人民大會堂原本沒有香港廳和澳門廳。上世紀末,香港、澳門先後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大會堂把原來一層的西會議室改建爲香港廳,在三層建了澳門廳。香港廳和澳門廳這兩個中西合璧「新成員」的到來,消除了人民大會堂內「中國版圖」不完整的遺憾。
(王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