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防燥護陰

  秋天氣候涼爽,人們的飲食、睡眠、精神雖都較好,但此時口唇乾燥、皮膚乾裂、咽喉不適,或有燥咳,大便燥結等秋燥症狀隨之而來。
  秋季是自然界寒熱更迭的季節,受此影響,人體也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應成爲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也在於防燥,燥邪是六淫之一,産生於秋季,而秋季介於炎熱的夏李和寒冷的冬季之間,所以燥邪會根據時段的不同結合溫熱或是寒涼之邪,從而有「溫燥」和「涼燥」的區別。初秋,暑氣未散,溫熱猶在,燥邪與溫熱之氣相合,則表現爲「溫燥」;時至深秋,冬季臨近,寒氣漸起,燥邪與寒邪相結合,則又會表現爲「涼燥」。
  「溫燥」因與溫熱之邪相合,故傷人津液更甚。一旦侵犯人體,臨床表現爲口鼻乾燥、乾咳少痰、氣逆而喘、咽幹喜飲、皮毛不榮等陰津耗損不足之象,甚至可以傷及血絡,出現咯血、肢體痿廢等。而「涼燥」與寒氣相合,侵犯人體時常表現爲頭痛、惡寒無汗等類似風寒襲肺的特點,只是程度比寒邪較輕,因此有「燥爲次寒」「燥爲小寒」的說法。防止秋燥應順應秋季的自然特性來養生,飲食應以滋陰潤肺,防燥護陰爲基本原則。
  秋天五行屬金,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肺也是金性。因而秋季通於肺,中醫認爲秋天宜養肺。肺金主收斂肅降的,與秋天自然界陽氣運行的方向相同,要讓身體與秋天的氣候相適應,使肺氣不受秋燥的損害,就要調理養肺,適應秋天乾燥的氣候。最常見到的補益肺氣的方法就是采用食療的方法,可以適當食用潤燥生津的白色食物,如百合、雪梨、山藥、白花菜、白菜、白蘿蔔、蓮藕、蓮子、冬瓜、白蘑菇、白芸豆、豆腐、銀耳等,無論是燉、煮,還走和五穀煲粥都以起到滋潤的作用。
  首先是飲,古人秋時注重「朝朝鹽水,晚晚蜜湯」,也就是早起一杯淡鹽水,以補充水分和鹽分,而晚上一杯蜂蜜水,養陰潤肺、潤腸通便。每天需要喝6~8杯水爲宜,每天應飲水2000毫升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滋潤,能較好地避免因缺水而引起皮膚乾燥。每日中、晚餐要喝些健身湯,一方面可以滋陰防燥,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補營養、强身健體,以補充夏暑對人體氣機的損傷。秋季常食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蓮藕番茄湯、山藥排骨湯、鯽魚豆腐湯、冬菇紫菜湯等。
  然後是食,爲了達到秋季潤燥的養生效果,建議早晨多喝些粥健脾養胃。俗話說:「秋粥宜人」,秋天常食的粥有:山藥蓮子粥,百合紅棗粥,蓮藕小米粥,皮蛋瘦肉粥,具有滋陰潤燥、補肺養心,健脾生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