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切香腸」式侵蝕中美建交三原則

  蔡英文昨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親口證實「的確有美軍來台協助訓練台灣軍人。」她不願透露具體人數,但稱「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麽多」。此語「一鳴驚人」,台灣輿論嘩然。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公開回應時直言,「我看得心驚膽顫」。朝野「立委」也趁著「國防部長」邱國正前往「立法院外交及防務委員會」報告《台海軍事緊張升高對臺灣防務戰備與美陸台三方關係之影響》幷備質詢的機會,就此議題進行質詢,而邱國正則在答詢中緩頰說,蔡英文幷沒有說美軍有部隊駐扎在臺灣,軍事交流人員來台與美軍進駐是沒有關聯的。「台美軍事交流和進駐不一樣,我們有很多交流,有些交流演訓,有幾個人,長期在台灣,是來這邊駐紮的『駐』,不是部隊進駐」。
  其實,有關「美軍入台」的說法,早就已經流傳。十月初,美國國防部官員透露,數月以來,美國特種部隊已經在臺灣訓練當地軍隊。但當即遭到否認。而蔡英文昨日這是籍著接受美國媒體專訪,首次公開予以承認。至此,「猜謎」變成了事實。
  蔡英文為何會拋開一切忌諱,公開承認有美軍「駐台」呢?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解讀時直言,從專訪報導來看,美軍在台不是駐軍,而是來來去去的,主要是就陸軍特戰部隊和海軍陸戰隊進行快速突擊訓練,而國軍受訓人員也都是志願役軍人。但郭正亮也指出,這其實是有特殊意義存在的,以專訪的方式公布出來,呼應其自己「雙十講話」的內容,讓台灣民眾了解到台灣的「定位」在哪。如果大陸方面要做政治談判,最底限就是「中華民國」,這等於是把話都講開了。
  其實更深層次的背景意圖,卻是蔡英文「切香腸」戰術在中美關係領域的運用。實際上,民進黨當局推動「台獨」圖謀的進度及手法,被形容為「切香腸」,最早發端者是陳水扁,現在蔡英文則接過此「衣缽」。但只是很形象地形容民進黨當局全面推動「台獨」圖謀的手段,亦即是在台灣海峽的「小兩岸」之間使用。
  現在,蔡英文則是進一步將「切香腸」的手段應用在中美關係上,亦即是將此情景搬到太平洋的「大兩岸」之間運用了,直接衝擊中美建交的基本原則,以破壞中美關係作「切入點」,實行「台獨」的終極意圖。
  實際上,當年在中美建交談判的過程中,美國代表團成員對中國代表團趾高氣揚,不願意放弃美國在臺灣的利益,要拿臺灣問題繼續要挾中國。鄧小平向中國代表團提出六字方針,「斷交、廢約、撤軍」,劃定了中國的底綫。
  其中「斷交」是指美國必須立刻斷絕與臺灣的「外交關係」,臺灣就是中國的一個地區,沒有資格與他國建立「外交關係」,任何想要和臺灣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都是中國人民的敵人。「廢約」是指廢除美台之前所謂保護彼此安全而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美國不得爲臺灣提供武器和保護。「撤軍」是美國軍隊立刻撤出臺灣,幷保證以後不得在臺灣建立軍事設施。在中國代表團的據理力爭下,急於與中國建交的美國,終於接受了這三項條件。作爲交換條件,中國不再提「解放臺灣」的口號而改稱「統一祖國」,幷同意《美台共同防禦條約》不立即廢除,而是在一九七九年末該條約法律生效期滿時自然終止,所以《建交公報》中用了「終止」而不是「廢除」的字樣。
  由此可見,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斷交」、「廢約」、「撤軍」三原則是中美建交的前提。美方在《中美建交公報》中明確承諾,美國同臺灣地區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因此,美方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遵守「斷交」、「廢約」、「撤軍」的政治承諾。
  「斷交」,自然是美美利堅合眾國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同時,必須宣佈與台灣當局「斷交」,不能拖泥帶水。「廢約」,則是廢除「台美共同防禦條約」,並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軍事聯繫。「撤軍」,則是將所有的美國的部隊從台灣撤走,而且隨後不能以任何籍口向台灣地區派駐軍隊,及美國的軍機軍艦不能進入台灣地區的空域地面及海域。
  而如今,蔡英文卻是要衝著這三個原則而來,也是要以「切香腸」的手法,逐步衝擊侵蝕這三個原則,最後達致破壞中美關係,台灣當局卻從中撈取「台獨」的利益。
  「斷交」,可能是連蔡英文也認為是最難以操作的部分,在當今的國際環境條件下也最難以達到。但蔡英文及其「隊友」們卻並不「氣餒」,仍然不斷地作出嘗試。最近,就有若干民進黨籍「立委」在發出要與美國「建交」的噪音,甚至就連當時以林為洲擔任總召的國民黨黨團,也提出要求民進黨當局與美國恢復「外交關係」的提案。
  為甚麼明知不可為而為?就是要製造輿論,讓人們「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逐漸地喪失警愓性。另一方面,也在要推動美國攪「雙重承認」。
  「雙重承認」,這是美國當年在處理台灣問題時,曾經提出的一個選項。美國明知難以阻擋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但為了保留台灣當局在聯合國的會籍,曾經考慮進各種方案,除了「重要問題」提案之外,就是「雙重議席」,要製造「兩個中國」。
  而蔡英文恰好就是「兩個中國論」的追隨者及維護者,並曾經將之喬裝打扮為「特殊兩國論」,後來還希望能以「兩德」、「兩朝」模式,解決台灣當局在國際上的地位問題。
  蔡英文當局對抗「廢約」的原則,已經付諸行動。今年三月二十五日,台灣當局與美國簽署「設立海巡工作小組瞭解備忘錄」,其「試水溫」的意圖極為明顯。首先,這是雙方公權力機關簽署的協議,抵觸了《中美建交公報》有關美台雙方只可發生民間關係的規定。其次,中美建交談判的附加條件之一,是廢除「台美共同防禦條約」,而這項「台美海巡合作瞭解備忘錄」雖然並非是全面性的,只限於海洋巡護領域,但也因為「海巡署」的準軍事機關性質,並被台灣當局視為「第二海軍」,現任署長周美伍是海軍中將,因而這項協議帶有「準軍事協議」的性質。其三,中美建交時,駐台美國軍隊按照建交談判的約定,全部撤出台灣,而美國海岸防衛隊是美國軍隊的海岸巡防隊,亦是美國八個聯邦制服部隊之一,雖然在和平時期部隊受國土安全部管轄,但如有需要美國總統可下令部隊移交美國海軍部指揮,國會亦有權在戰時下達相同命令,因而也被視為「準海軍」;在設立海巡工作小組之後,美國海岸防衛隊的軍事化人員將會被派駐台灣地區,因而等於是推翻中美建交時的「撤軍」規定。
  實際上,蔡英文昨日刻意強調的「的確有美軍來台協助訓練台灣軍人」,就是衝擊「撤軍」原則的實質性行動,又切下了一段「香腸」。而在此前,蔡英文周邊的政客,就曾不斷放出聲氣,甚麼美國軍機在台灣機場降落進行維修,美國軍艦進入高雄港補給等。另外,在「AIT」的安保問題上,也曾對外聲稱,美國海軍陸戰隊進駐館舍,而且還是穿起海軍陸戰隊的軍服執勤。
  因此,蔡英文對中美建交三原則「斷交」、「廢約」、「撤軍」進行「切香腸」式逐步侵蝕的手法,就已經完全暴露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