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搭車難應成特府力抓交通措施之動力 黃金周搭車難應成特府力抓交通措施之動力

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共有四十萬名外來遊客踴來澳門,其中有二十七萬人來自內地,而「個人遊」旅客為十三萬多人。以平均每位遊客在澳門逗留兩天計算,平均每天在澳門逗留的外來遊客有十一萬人,其中內地遊客為七萬多人,而「個人遊」遊客則為三萬八千餘人。這些遊客來到澳門,當然不會把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逗留於酒店中。除了有相當一部份流連各賭場之外,相信大多數是出外遊覽各個景點,或是購物、品嘗濠江美食等。因此,人員的流動率應是甚高的。這就給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帶來很大的壓力。

實際上,在國慶「黃金周」中,除了各線巴士滿荷運載之外,的士服務更呈供不應求之態。關閘、碼頭和許多酒店、景點及賭場的門前,等候乘搭的士的遊客,常常是排起長隊,需要輪候一段時間才可乘搭到的士。這還算是幸運的。在那些非固定的士上落點,亦即在市區街道半途攔截的士的遊客,往往是無車可截。有遊客迫於無奈,只得步行到關閘、碼頭。更有甚者,即使是在固定的士上落客點候車者,也因路程短等原因而遭到拒載。

其實,這種「乘車難」的情況,不單止是在「黃金周」中出現,連平常日子也是如此。實際上,新華社駐澳記者一篇題為《個人遊淡化了黃金周》的通訊,就總結出在「個人遊」逐漸擴大開放範圍之後,使到澳門幾乎每個星期都是「黃金周」,並提出了目前來澳遊客數量已經超過了澳門旅遊接待能力的臨界點,交通、住宿等基礎設施都因接近飽和而面臨考驗的預警。可以想象,如果中央政府進一步擴大開放「個人遊」實施範圍,遊客「乘車難」的矛盾就將更為尖銳、嚴重。而在數年後路(乙水)之間的「金光大道」落成後,由於遊客落腳點分散,彼此間距離拉遠,對交通的需求就將更為迫切。

因此,特區政府有必要採取各項措施,紓解「乘車難」的問題,以保障遊客的旅遊權益及便利,維護澳門的旅遊形象及利益,防止遊客因擔心「乘車難」而對來澳旅遊卻步。從根本上,這也是維繫澳門的經濟命脈,及落實「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在一定意義上說,外來遊客也是「民」。何況,外來遊客多了,澳門旅遊博彩業因而得益,本澳居民的生活品質也將會「水漲船高」地受惠。對外來遊客也實施「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其受惠效應最終也將會落實到「民」的主體──本澳居民的身上。

解決「乘車難」的措施,可有短、中、長期之分。日前可即予實施的短期措施,就是增發的士牌,按遊客增加的比例來增加發牌數額,在不損害現有的士業者權益的前提下,滿足遊客乘搭的士的需求。另外,有關部門也應加強對的士行業的監管,遏止拒載、濫收車資等不良行為,並在各景點、酒店及賭場之間適當增加固定的士上落點。

現時一些賭場、酒店業者在關閘、碼頭、機場開設專車上落點,並以專車接載遊客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疏導了交通,也方便了遊客,政府應予以鼓勵,並給予合法化處理。亦即向這種專車專線服務提供合法地位,並給予便利條件,使之成為常態化服務。至於的士業者,也不宜對此持對立態度並予以反對。畢竟,現在連自己的生意都忙到做不完,就沒有理由做「假洋鬼子」,不准別人來「分杯羹」。

長遠的措施,當然還是軌道交通。現在,特區政府是邀請香港地鐵公司作可行性研究,看來有忽略澳門實際情況之嫌。實際上,香港的環境與澳門並不相同。香港交通流量大,各交通目的地的間距較遠,軌道公共交通以載客量大、快速為基本要求。另外,香港地鐵的投資及營運模式,其中一項是利用地鐵站上蓋興建商住樓宇,以填補車站投資。而在澳門,則是交通流量相對較小,各運輸目的地的間距亦較近,基本上也不具備車站上空興建商住樓宇的條件。如果是以香港的思維習慣來作澳門軌道交通可行性研究,就肯定將會脫離澳門實際情況,設計的方案在澳門並不一定行得通。比如,寬軌多節列車就不適用於澳門,澳門只適合單軌及少節甚至單節車廂,就象深圳華僑城的單軌高架列車那樣。地鐵模式更是不適合澳門。因為澳門街道狹窄,樓房密集,而且填海地較多,地質複雜,根本不適合開挖地鐵通道。而且,也缺乏足夠的客流量,來滿足地鐵的營運要求。

如果政府對興建軌道交通系統仍是採躊躇不決的態度,就不如開放給博彩旅遊業者自行操辦。實際上,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城,就有此模式可供參考。一家賭業集團在自己本身所擁有的幾間賭場酒店之間架設了列車軌道,以方便賭客往來。當然更是出於「肥水不流別人田」的私心,堵截賭客不要流往其他業者所經營的賭場。如果澳府願意開放此權力,相信澳門的三家持牌賭業集團,也將會都樂意於投資興建簡便式的單軌高架集體運輸系統,以將之與自家的各家賭場及機場、碼頭、關閘聯結起來,甚至是讓乘客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