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各自為政保持定力,對安全地區應有信心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昨晚宣布,第三次全民核酸檢測於十月四日晚上九時開始至昨日晚上九時,已採樣六十七萬三千八百八十一人,其中五十四萬零八百一十三人已有檢測結果,均呈陰性,是次全民核酸檢測基本完成。
  此次全民核酸檢測的時效,基本符合國家衛健委關於五百萬人口以下地區,四十八小時內基本完成的要求。而且有兩個重要特徵,一是完全自力更生完成,沒有請求廣東省派出醫護人員支援;二是並不把在一定時間內自費檢測的數據計算在內,做到「專檢專用」,互不混同,使得全民核酸檢測的品質更有保證。
  在這次全民核酸檢測中,衛生局固然是全員出動,教育局也動員教師和青年義工積極參與,據教青局表示,透過學校及青年社團公開招募義工,約二千二百名公立及私立學校老師,及一千五百名青年義工參與,支援協助十七個站點,包括學校及局方設施單位的核檢站等,還有約五百名行政人員參與,負責各站點協助分流及登記,希望為澳門抗疫工作出力。這就充分發揮教青局既管「教育」也管「青年」的性質,既是「為人師表」也是「青年先鋒」,發揮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如果這種優良風氣能夠進一步擴延到其他公務員及青年群體中去,以至「全覆蓋」,那就更佳,更能彰顯「愛國愛澳,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
  按照山頂醫院醫務主任戴華浩昨日在協調中心記者會上的說法,近日新增的四宗確診病例確定為輸入相關病例,同時解釋輸入相關病例均為「本土病例」,均與之前第六十四宗(土耳其籍患者)輸入病例有關聯,感染源頭均是第六十四宗,累計十五宗輸入相關病例。這是實事求是的調整。
  但必須注意的是,卻具有一個極為顯著的特點,就是無論是吳姓一家四口,還是隔離酒店保安,抑或是高地烏街某住宅單位裝修工程的工人群體,感染者都是局限於「自己友」之內,而沒有造成社區感染。即使是與上述三個群體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士,亦即澳門居民和來澳遊客,卻沒有受到感染。這顯示,戴好口罩,以及接種疫苗,對於抵禦病毒的入侵發揮著重大的作用,這也是澳門仍然可以被視為安全城市的重要依據。因此,應當進一步宣導正確佩戴口罩,及提高疫苗接種率。行政長官也適宜向市政署、衛生局的稽查,及治安警察局的巡警,授予權力在街上遇到未有戴好口罩者以至沒戴口罩者,予以警誡而責令其正確戴好口罩。至於鼓勵接種疫苗方面,不宜再諱言「谷針」,相反還適宜以各種方式,如稅務優惠等,鼓勵人們打針。與此同時,還需考慮「第三針」的問題,以加強疫苗的效力。
  協調中心和衛生局是極為認真的,也是效率很高的。不但是在人海茫茫中,很快就追查出裝修工人感染的源頭,既遏止了病毒向社區蔓延,也安定了人心,更是在與內地相關部門協商恢復常態化通關時增添底氣;而且在全民檢測這種較為「粗放」的操作中,竟然連弱陽性殘餘基因也可驗出。有讀者朋友就對筆者說,這足以證明澳門特區的設備水平和通報機制,都是值得信賴的。這使得澳門特區與內地相關部門協商時,增強底氣。
  另外,協調中心和衛生局嚴格限制在注射疫苗二十四小時之內的人員參加全民檢驗,以保證全民核酸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實際上,在注射疫苗之後的一定時間內,人體可能產生對「病毒入侵」的抵抗反應,或將會令其核酸檢測結果呈現陽性反應。
  協調中心和衛生局如此認真嚴謹,除了是「嚴防死守,守土有責」,確保澳門特區免受病毒攻陷,及對澳門居民和遊客的生命和健康安全負責之外,也是以此回應內地某些地方的有關部門的質疑,澳門的防疫抗疫機制是完全可靠的,並不會因為是實行「一國兩制」,就有任何的輕率處事態度;也不會有執行不符合由國家衛健委「背書」的抗疫防疫機制的行為。當然,內地某些地方實行的自行「加碼」的防疫抗疫措施,與澳門發生「衝突」,那是另一回事,責任不在澳門。
  實際上,內地「各自為政」的情況頗為明顯。這是為了「保險」,既是為了確保當地的防疫安全環境,也是為了保住當地分管抗疫工作的領導及主管官員的官位,而不得不採取的「加碼」措施。
  如果說,珠海市香洲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決定對拱北街道全域以及吉大街道、前山街道部分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工作,還有中山市的坦洲鎮等也採取全民核酸檢測措施,確有必要,以防止攜帶有病毒的澳門來客傳播病毒的話(其實即使如此,今次也與八月上旬吳姓夫婦曾經在珠海市某些區域「趴趴走」不同,兩個染病群組都沒有到過該地區活動,而且在「變相封關」之後,就連健康的澳門居民也未能踏足珠海和中山),珠海市斗門區自行將澳門警示為「中高風險區」,並對從澳門返斗人員實施管控措施,就有點「超過」了。對此,在澳門引發普遍批評,甚至指出斗門只是一個處級行政區劃,卻與作為省級行政區劃的澳門「相比」。不過,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予以尊重」,但她又明確指出,澳門仍然是安全城市。這也好,澳門以各項實際行動,證明是低風險區,與中央的標準堅持一致。實際上,至今國家衛健委尚沒有將澳門定位為「中高風險區」。
  珠澳口岸何時可以恢復常態化通關?珠海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感染「德爾塔」病毒株後一般的潛伏期為二至十四天,對國內「德爾塔」變異株引起的本土疫情分析結果顯示,超過九成的人會在七天內發病,這個時間是隔離傳染源的主要依據,也是珠澳口岸是否恢復通關的主要依據。這與澳門協調中心「不必十四天」的說法有吻合。實際上,發現病人不等於是病人感染的時間。其一、澳門的病人基本上都是無症狀感染,這就證明了他們在接種了疫苗之後,人體對病毒有所阻擊,沒有發展成重症;其二、在公佈時,他們是處於隔離狀態,因而應當從所有病例的隔離當天起計,而不是公佈病例的當天起計。
  本欄昨日提到,為更為符合中央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及「橫琴深合區」的戰略,強化澳門居民對大灣區尤其是「深合區」的信心,而且也是增強內地對橫琴管轄的「共管」能力,並凸顯珠澳關係密切,應當將「深合區」劃為與澳門「同框」的抗疫區域,即使是在珠澳口岸實施現行的「變相封關」措施,也允許澳門居民進入橫琴,並採取「放寬一線,管好二線」的手法,在橫琴大橋把關,不得越界。這樣,就可方便在橫琴工作、居住的澳門居民,不會因為「變相封關」而斷絕往來。
  而新口岸區工商聯會副會長楊駿昨日也指出,為使澳門更好融入灣區,建議政府在珠澳口岸防疫通關方面多作預備方案和措施,做好人、物等互聯互通,加快同城化建設,深化通關模式改革,以便跨境上班人士、學童、旅客等人群往返兩地,同時考慮澳珠間高度融合,在病毒長期存在的情況下,建議澳珠建立起一體化防疫制度。所謂一體化防疫制度,即把澳門和珠海兩座城視為一座城,當澳門某區域出現疫情,即等同珠海香洲區或斗門區出現疫情一樣,只對疫情區的街道、樓宇等進行紅、黃碼區的封鎖,不會將全區人進行隔離或封鎖。通過動態清零的機制防止疫情傳播,而非採取直接隔離措施,致令兩地無法通往。特別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及大灣區同城發展中,涉及到同城協調和合作,更需考慮設置更詳盡的方案。
  這正是「英雄所見略同」,確實是需要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及大灣區同城發展中,建立防疫抗疫的同城協調合作機制。否則,根本難以進行大灣區及「深合區」戰略的宣導。動輒「封關」,其實就是對大灣區和「深合區」戰略的「反動員」,做了多少宣導工作都被一筆勾銷,白費功夫,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