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的情報工作

  現代戰爭中,除了正面開展軍事行動外,誰占領了情報戰的制高點,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在朝鮮戰場上,美國動用了包括中央情報局、國防情報局、國家安全局、國家偵察局等在內、幾乎所有的美國情報機構和情報資源,此外,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情報部門和情報人員,也都參與了朝鮮戰爭的情報搜集。
  而中國,除了志願軍的軍隊偵察單位,當時唯一能够提供情報支援的,可能也只剩下由周恩來直接領導下的情報部門了。新中國剛剛成立,李克農作爲情報戰綫上的專家,更是身兼數職,被任命爲中共中央情報委員會書記、中央情報部部長,外交部副部長,中央軍委總情報部部長。中國情報部門,通過對傳統情報手段爐火純青的運用,支撑起了朝鮮戰爭期間的情報工作。
  周恩來領導下的情報工作
  全國解放前夕,鄒大鵬調到中央,協助李克農充分利用沿海和沿邊地區的有利條件,建立了各地情報機構。新中國成立後,對外情報工作得到中央高層的高度重視,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的組成機構中,排在第三位的就是負責對外情報工作的情報總署,由開創此項工作的鄒大鵬擔任署長,直接對周恩來同志負責。
  朝鮮戰爭開始後,中國情報部門密切關注朝鮮半島局勢,積極搜集有關情況,並整理印發了一批資料,如政務院情報總署集中編印了《南朝鮮人物介紹》《美國在遠東軍情》《美帝目前軍力》《美國侵略朝鮮的經過》等情報資料,對於各級軍政機關瞭解朝鮮戰爭局勢起到了很好的參考作用。同時,對在朝美軍的番號、駐地、部署等都獲得過重要情報。
  朝鮮戰爭剛一開始,中國情報部門第一時間就向漢城派出了情報人員,王以綸、丁升烈(後任上海市國安局局長)等組成先遣情報小組。在朝鮮人民軍攻占漢城、仁川後,中國駐朝鮮大使館武官王大綱不顧危險,隨朝鮮進攻部隊前往漢城,與幾位提前進入的中國情報人員秘密會面。爲了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王以綸讓其侄子每天騎摩托車來往於仁川至漢城之間,彙報「仁川的敵情」,著重瞭解美軍及南朝鮮特務在仁川的偵察活動情況。
  志願軍入朝作戰前夕,即將赴柏林大使館工作的柴成文,被突然改派前往朝鮮,任駐朝鮮大使館政務參贊、臨時代辦。除柴成文外,一同前往朝鮮的還有參贊倪蔚庭、薛宗華,一秘張恒業,武官朱光,副武官王大綱、劉向文,另有4名電臺工作人員。出發前周恩來特別交待,大使館當前的主要任務是:保持兩黨兩軍之間的聯繫,多方面瞭解戰爭情況,並及時向中央報告戰場情況的變化。柴成文小組到達平壤後,積極開拓渠道,搜集掌握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南朝鮮軍隊的各種情報。同時,還通過抗日戰爭時期中朝兩國互有參加抗日隊伍的人員的有利條件,瞭解到朝鮮人民軍及朝鮮民衆的各種情況,並整理印發了關於朝鮮兵要地志和風土人情方面的小册子。
  朝鮮戰爭爆發後,周恩來還根據其領導下的情報部門所獲情報,向蘇聯駐華大使羅申通報了中國對朝鮮戰局的估計:美國可能向朝鮮增兵,在南方一些港口登陸,並沿鐵路綫北進。建議人民軍加速南進,占領這些港口,尤其是應在仁川地區組織强大的防禦,保衛漢城,並防止美軍陸戰隊在此登陸。朝鮮人民軍副總參謀長李相朝訪問中國期間,中國也將這一判斷進行了告知,但並未引起朝鮮方面的重視。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親自指揮,美軍在仁川實施登陸作戰,隨後將朝鮮軍隊前後方的聯繫切斷,朝鮮戰局發生了逆轉,朝鮮人民軍從凌厲的攻勢陡然轉爲被動的守勢和退却。
  志願軍的情報工作
  相對於戰場情報而言,抗美援朝志願軍的軍事情報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情報獲取方式主要依靠部隊偵察、無綫電監聽、派遣人員捜集、審問俘虜等方式獲取。與美軍的科技手段相比,志願軍却把這些傳統手段運用的爐火純青。
  俘虜口供也是志願軍戰場情報的重要來源,在整個朝鮮戰爭中,志願軍俘虜了近兩萬餘名敵方人員,由於我軍寬待俘虜,實行人道主義政策,俘虜一般都能如實提供知道的情報,志願軍獲得了大量包括敵方人員編制、武器裝備、行動計劃等大量有價值的戰場情報。
  在獲取戰場情報方面,當時,獲取敵方密碼、破譯敵方電報,是搜集軍事情報的關鍵。朝鮮戰爭中,我軍情報人員在打掃戰場、搜集敵軍文件資料時,將尋找敵方密碼本作爲重要的任務之一。朝鮮戰爭中,美軍各部隊裝備的報話機十分普遍,通話時主要使用作戰密語。但緊急情況時,他們便毫無顧忌地用明語直接喊話。而當時,我軍使用的報話機也多爲從國民黨繳獲的美制報話機。志願軍還從國內調來一大批懂英語的幹部,派往各個部隊負責24小時偵聽敵方通話。他們根據敵方報話台的頻率、呼號、口音、代號和破綻,掌握了一部分敵方密語,有效地分析敵方軍事計劃與實施行動,爲我軍戰鬥、戰役的勝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志願軍還大量地使用了電子欺騙戰術,在志願軍秘密入朝的同時,原本在東北的電臺依然在大量工作。而在此後,志願軍還會經常更換各軍的電臺代碼,使得美軍對於志願軍的規模和位置發生誤判。志願軍進入朝鮮以後,多次改換編號以迷惑敵人,使美軍認爲志願軍只是從解放軍中抽調部分部隊組成,對於志願軍規模的判斷也大大失真、失准、失常。
  停戰談判背後的情報專家
  朝鮮停戰談判,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場同世界頭號强國美國面對面的外交鬥爭。這對於志願軍談判代表來說,並沒有太多的經驗,這就需要有高人控盤。朝鮮停戰談判中,中朝方面的談判代表是鄧華和南日。但實際上,他們身後,還有一位不露面的情報專家,他就是「龍譚三杰」之一的李克農。
  每次談判前,李克農都要和談判班子一起熟悉文件,商討對策,模擬實習。言教輔以身教,大家漸漸入門。
  當談判進入實質性討論「建立軍事分界綫」這個環節時,很快就僵住了。1951年8月10日,第20次大會,中朝代表發言完畢,美方首席代表喬埃却率其部下拒不作答,會場出現了長時間的沉寂。負責聯絡的柴成文悄悄離開會場,請示李克農:「僵住了,怎麽辦?」在情報戰綫戰鬥了幾十年的李克農早已摸清了敵人的心理,只寫了三個字:「坐下去!」代表們茅塞頓開,這是毅力的對峙,特殊方式的戰鬥,這次會談共沉默了132分鐘,創造了談判史上空前的奇聞。
  隨著談判的進行,我方既有針鋒相對,又有靈活機智,這使美方代表越來越相信,在中朝代表中有一位巨大的「隱形人物」在背後策劃和指揮著這一切。而這個人,才是他們要與之較量、却又難以戰勝的真正對手。
  曠日持久的談判讓志願軍代表們越來越成熟老練,軍事上的不斷失利,讓美方代表也越來越老實了。 1953年,艾森豪威爾上臺後,更是鐵了心要停戰,但李承晚却百般阻撓,談判中,美軍代表「無意中」透露出這個情報。這一情報很快就從談判桌上被傳回,志願軍迅速發動了以殲滅李僞軍爲主的「金城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李承晚的氣焰。
  李承晚見戰場上撈不到便宜,又準備暗殺雙方談判代表來挑起事端。情報工作出身的李克農,很快就掌握了這一情報,他立即對簽字儀式進行了重新部署,一是不允許任何李承晚的談判人員(包括記者)進入到簽字現場,二是雙方司令官均不到簽字現場,由首席代表簽字即生效,然後向各自的司令官送簽並互換文本。此舉挫敗了李承晚的暗殺陰謀,使得停戰協議於1953年7月27日順利簽署。
  艱苦的朝鮮停戰談判,終於在我志願軍的軍事打擊配合下,落下帷幕。這次談判,歷時2年零19天,兩易會址,五次中斷,開大會58次,小會733次。李克農以高超的鬥爭藝術和鬥爭策略,一次次粉碎敵人的陰謀,貫徹落實了中共中央的决定,爲中朝人民贏得了勝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