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和全社會都應重視培養各類人才問題 特首和全社會都應重視培養各類人才問題

澳門中聯辦負責人近日在拜訪各界社團時,都反覆強調必須深刻領會和全面貫徹胡錦濤主席在澳門發表的「四點希望」。由此可見,胡錦濤的「四點希望」,是澳門特區今後一段時間內、最少是在澳門特區第二屆政府的任期之內,各項工作的指導方針。但在胡錦濤提出「四點希望」之後,澳門特區無論是特區政府還是社會各界,都未能做到聞風而動、熱烈響應,就連政治敏感度最強的社會傳媒也未有為此進行輿論造勢。倘此,就根本無法按照胡錦濤的要求,樹立起「居安思危的懮患意識、與時俱進的創新觀念和艱苦奮鬥的奮鬥精神」,而將會「船到碼頭車到站」,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由此,也就需要勞動到中央政府派駐澳門特區的代表親自出動,向各界社會大力宣傳胡錦濤的「四點希望」,並呼籲大家要深刻領會及全面貫徹。這種情形,有點像一位偉人所形容的那樣,必須擊一猛掌、使之清醒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聯辦負責人在拜訪各界社團宣傳胡錦濤的「四點希望」時,特別強調「培養人才」的問題,並將之提到是否能使愛國愛澳事業得以薪火相傳、承前繼後的高度。比如,白志健主任在拜訪中華教育會時,就緊緊圍繞著胡錦濤「四點希望」第三點中的「要著眼長遠,加緊培養澳門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這句話,逐字逐句地延展闡述、深入分析。而白志健在與澳門中文媒體主要負責人座談時,也提出了必須培養一大批有理想、有社會責任感、有真才實學的年輕人才的問題。白志健在上述兩個界別〔社團〕聚會時,還提及到教師和媒體人去年到北京接受培訓的效果及未來將繼續進行此類培訓工作的問題。

實際上,胡錦濤將「培養人才」列為「四點希望」中的其中一點,足以証明中央對愛國愛澳事業後繼有人、薪火相傳的高度重視。這既有可能是有感於目前澳門各類人才仍未能完全滿足特區經濟發展以至政治建設的需要,也有可能是出於對日後澳門特區經濟的急速發展,得不到適用人才的配合,及在澳門政治內外環境日趨複雜化的情況下,參政議政人才可能會因為「終身制」的社會陋習而將會發生「斷層」、「真空」而深感懮慮。這既是「旁觀者清」,也是中央站得高看得遠,統觀全局,總比身處於特區內,因澳門與香港「橫比」有小許成就沾沾自喜的人們要高瞻遠矚得多。

其實,關於「人才」的問題,本來就是澳門的一個最為棘手、但偏偏又是存在最多舊勢力障礙的問題。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的那場「人才論大戰」,就折射出某些「社會領袖型」人物,可能是其舊思維作怪,也可能自以為是「唯我獨人才」,更可能是要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在整個澳葡政府架構中沒有幾個華人高中級公務員,華人法官及律師更是呈現「空白」的情況下,竟然高叫「澳門大有人才」,還偷換概念,將組織某項大型慈善活動的群眾活動人才與公共行政人才混為一談,甚至還祭出了消極等待的「船到橋頭自然直論」來。這種似是而非、一葉障目的「人才觀」,竟然成了當時澳門社會的「主流意見」,提出異議者即受到壓制以至批判。如果當時中央是偏聽偏信,可能就將會耽誤澳門政權平穩、安全交接的大事。幸好,中央相關部門後來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及時扭轉輿論指向,提出了「公務員本地化」、「中文官語化」和「法律本地化」的口號,並督促葡方落實上述「三化」計劃,才避免了澳門政權交接時的人才「斷層」、「真空」問題。

之所以會有如此荒謬的「人才觀」,也很難怪。因為澳門社會長期以來盛行「終身制」的老人政治,年輕人很難有出頭之日。記得一位中央駐澳機構負責人曾經慨嘆:未來澳門工作之前,以為內地因為在「文革」中形成了「一言堂」、「家長制」,及「文革」後期又滋生了「終身制」,無可否認是很保守,而澳門實行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制度,在這方面應是較為開明。誰知道到了澳門一看,澳門竟是比內地更為保守。

澳門回歸後,「澳人」當家作主,大家都希望能逐漸消除此類保守現象,尤其是消除年青人難有出頭之日,「有位」者「無為」、「有為」者「無位」,「來來去去這班人」的陋習,向年青人提供鍛煉機會。但人們又一次失望了。除了個別社會領袖深明大義,並不戀棧,勇於「讓賢」之外,仍是普遍的「老人政治」。就連被贊喻為「年輕政府」的澳門特區政府建制內的各類徵詢組織,也是「來來去去這班人」,各個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徵詢組織,都是那幾個面孔充斥於內,好象這些人所代表的社團,就沒有其他可以勝任此職務的人才似的。結果,特區政府的一大堆政治資源,就高度集中在這幾位「社會精英」的身上,形成了「有人撐死」──身兼幾個職務而忙得不可開交,以至分散精力、降低工作品質;「有人餓死」──無法獲得鍛煉機會的怪異現象。

現在最令人擔懮的是,按「澳門基本法」規定,何厚鏵在本任特首任期屆滿後,不能再爭取「連選連任」。如果ㄓ峖頁}放機會讓有志者提前得到鍛煉機會,第三任特首的各方面特質,就將會與何厚鏵形成強烈的反差,使澳門居民滋生高度的失望情緒。但偏在此時,由於澳門社會的進一步對外開放,社會環境的漸趨複雜化,這就要求未來特首要具有更為嫻熟的政治領導能力。如果不盡早向有志者提供鍛煉機會,就將會使新任特首能力與社會複雜程度的「剪刀差」更為擴大,何厚鏵與其繼任者的落差也就更為明顯,在客觀上形成魯迅筆下的「九斤姑娘──一代不如一代」。

因此,胡錦濤在「四點希望」中提出的「要重視和加強參政議政人才的培養,確保愛國愛澳力量後繼有人,始終保持朝氣和活力」,就決不是一句「為賦新詩強說愁」的空話,而是有的放矢的指導方針。聯想到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近日也向香港提出「希望香港社會注意培養好政治人才」的呼籲,有權責的各方人士,確是不應將胡主席的相關指示和澳門中聯辦負責人苦口婆心式的勸導,當作是「耳邊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