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四點希望努力建設包容協調的和諧社會 貫徹四點希望努力建設包容協調的和諧社會

中聯辦主任白志健、副主任徐澤近日在上門拜訪一些基層社團宣介胡錦濤主席「四點希望」時,反覆強調的其中一個重點概念,就是團結齊心共同建設和諧社會。

實際上,建設和諧社會,這是胡錦濤「四點希望」的重要組成部份。「四點希望」的第四點,就是「要維護安定,努力建設包容共濟的和諧社會」。胡錦濤呼籲全體「澳人」,要在愛國愛澳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各群體的團結,保持和鞏固社會和諧。不論是來自甚麼階層、甚麼界別的人,也不論其信仰甚麼主義、甚麼宗教,都可以也都應該在愛國愛澳、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大目標下團結起來。即使對於某些問題一時存在不同意見,也可以展開理性討論,相互包容,求同存異。祇要真正是以澳門的整體和長遠利益為重,以國家利益為重,澳門社會各界就一定能夠實現廣泛團結,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攜手創造澳門更加美好的未來。

其實,建設和諧社會,這正是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決定」第七部份的題目就是,《堅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其中,又分有「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的創新」,「健全工作機制,維護社會穩定」,及「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等幾個小題目。

由此可見,建設和諧社會,是中共執政能力的其中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按:其餘幾項重大戰略任務,是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只有不斷提高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環境和條件,才能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和提高社會服務水平,才能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實際上,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各種經濟社會矛盾也不斷地顯露出來。如果處理不當,矛盾激化,經濟社會發展就會停滯不前,甚至引發社會動蕩和倒退。因此,在進行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要特別強調進行社會結構的調整,逐步消除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只有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培育和健全各種社會組織,完善社會化服務網絡,才能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等各種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另外,經濟體制的轉型,必然會觸動原有的利益格局,社會不同利益主體隨之出現,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經形成。各自的利益必然帶來權利意識,權利意識必然導致政治訴求,不同社會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也大量出現。因此,社會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人民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但卻不必然是群眾意見最少的時期。必須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站在統攬全局的戰略高度,從代表整體的利益與長遠利益的位置,正確引導和處理各種社會矛盾,以保証整個社會的協調與和諧。

為此,建設和諧社會的本質,包括了兩層涵義:其一是縮小社會差異,消除對立,實現社會共同富裕和共同進步;其二是承前啟後,薪火相傳,建立社會廣泛參與的協商機制。在此兩層涵義之下,必須建設以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特徵的和諧經濟,不要把發展經濟的籌碼都放在博彩業這個籃子裡,以消除社會經濟中不平衡、不穩定和不安全的因素,必須建設宏揚愛國愛澳優良傳統和樹立社會正氣的和諧文化。

應當說,建設和諧社會的主要責任,是在澳門特區政府的身上。政府施政時,首先要堅持「公正」原則,堅持利益中立和依法行政並舉。這是特區社會最為普遍認同的核心價值和靈魂,也是對政府的最主要的訴求。在目前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中,社會各界,無論是商家、中產,還是基層,這種呼聲都是最強烈的,已構成建設和諧社會的最大威脅。這種呼聲或是反映社會的本質,或是各種利益訴求藉此口號加以宣泄。但對政府來說,必須回應社會上這種最強烈的情緒。

而社會各界在建設和諧社會方面所應負起的責任,就是胡錦濤所說的相互包容,求同存異,理性討論,廣泛團結,齊心協力,同舟共濟。而在這方面,過去有過不少負面的教訓和正面的經驗,應當認真總結,發揚成績,糾正失誤,以利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