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兩岸關係較為和緩之時機將會稍縱即逝

去年底進行的第六屆「立委」選舉,粉粹了李登輝的「正名建國夢」。──依李登輝的政治理念,台聯黨應與民進黨處於一種既合作又制衡的關係。亦即他雖然在「台獨」分裂路線方面與民進黨是一丘之貉,但又不愿看到民進黨一黨獨大,而希望能夠仿效西方主要國家的「兩黨制」,由兩個「綠色大黨」來互相制衡,以防止民進黨在缺乏監督制衡之下腐化變質,並希望兩個「綠色大黨」之間能實現例常性的「政黨輪替」。為此,他對這次「立委」選舉所抱的期待是:一方面,希望台聯黨能拿下四十個議席,使之成為「立法院」中的「關鍵少數」,可以「四兩搏千斤」地鉗制民進黨。與此同時,窺準王金平希望能蟬聯「立法院長」的權慾之心,利用台聯黨的四十個議席來「義助」王金平,使他能順利連任,並藉著「立法院長」的「名器」,爭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倘能成功,李登輝就可透過本土意識較強的王金平操控並「綠化」國民黨,將中國國民黨改造成為「台灣國民黨」。另一方面,藉著「台灣國民黨」與台聯黨的合作,成為台灣政壇上的另一個「綠色大黨」,好對民進黨進行監督、制衡。

但是,泛藍三黨的實質過半,及台聯黨只得十三個席位,澆滅了李登輝的黃粱美夢。而且,還使他在台灣政壇中的影響力嚴重受挫,連台聯黨也差點難以駕馭──在台聯黨補選黨主席時,就有不少黨員違抗他的旨意,抵制他所指定的蘇進強。民進黨中人更是不把他放在眼中。實際上,陳水扁委任曾經說過「回歸憲法一中」,並將北京和高雄定位為「一個國家的兩個城市」的謝長廷接任「行政院長」,就含有不賣李登輝的賬之意。而謝長廷在已確定將會接任「行政院長」之後,更是公開宣佈不必在「政府」機關中強行推動「正名」,更是重重地刮了在台灣地區最早發動「台灣正名」大遊行的李登輝的一巴掌。

這一巴掌,也真是夠「重手」的了。因此,從謝長廷宣佈延擱「正名」,到兩岸春節包機以「雙向對飛不落地」方式實施,本來是最不符合其政治利益的李登輝,都一直未能「清醒」過來,反應遲頓,沒有發出反對之聲。直到日前,他才秘密約見謝長廷,聲稱台聯黨將繼續推動「正名」運動,並將於二月二十八日再次發動「台灣正名」大遊行。前日李登輝又在年代電視「台灣心聲」節目中發表小年夜談話時,暗批執政黨不強硬推動「正名」是「執政黨為了遷就在野黨,竟然放棄當初建黨的理想和原則」,「這是犧牲台灣主體價值的做法,台灣人民剛聽到,都不敢相信」……云。他還抨擊台灣民進黨當局推動兩岸包機,是放棄「一邊一國」的立場,結果得到好處的是中國,遭受挫敗的一方是台灣。

從李登輝、高明峻、姚嘉文等「台獨」分裂分子在謝長廷宣佈延擱「正名」及民進黨當局推動春節包機之初,未置一詞,直到近日才陸續開始提出異議,甚至作出反彈的現象來看,李登輝等人當初之所以默不作聲,既有可能是他們也已知道謝長廷的言論及兩岸春節包機專案是來自陳水扁的授意或默許,甚至陳水扁亦向他們私下打了招呼,或是在「立委」選舉結果折射出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才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而被迫收斂了他們以往猖狂推動「台灣正名」及反對兩岸「三通」的態度。但「台獨」分裂的本質使他們終究無法繼續忍耐下去,於是就在「民親合」破局、「王鐘配」一票不跑之下,故態復萌,再次跳了出來,公開反對延擱「正名」及兩岸包機。

由此,我們似是應得到更深層次的啟迪:目前台灣當局某些較為務實、明智的態度,可能不會維持太久。一方面,如果在一定的「空窗假期」內,未能將這種較為務實、理智的態度予以固化及強化,並使之成為台灣社會的民意主流,「台獨」基本教義派就會強烈反彈,及操弄、煽動民粹,使「正名」、「制憲」之類的訴求、主張,又蓋過主張兩岸關係緩和的民意。另一方面,陳水扁之類也可能會以他們「已釋放善意,但北京沒有回應」為由,又重走「一邊一國」、「正名制憲」的老路。因此,目前由謝長廷、邱太三等人出面唱「紅臉」,作出一些有利於兩岸關係緩和的作為的境況,亦即北京方面可乘謝長廷的「回歸憲法一中」含有「一中」意涵,及「陸委會」較為務實對待兩岸交流的難得機會,趁勢而為,因勢利導,推動兩岸關係健康發展,並在此基礎上在台灣地區營造「兩岸一家」主流民意的機遇,將會是稍縱即逝。錯過了這一「村」,就沒有下一「店」。在這方面,過中就曾有過不少經驗教訓。

因此,北京有關部門有必要對目前台灣當局的一些態度變化,及李登輝等人的動向,進行深入細緻的研判,以利作出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