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將正本清源回到「雙丫」模式

  廣東省人民政府日前頒佈《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在總體佈局方面,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廣東加快形成以粵港澳大灣區爲核心,汕頭、湛江、韶關爲極點,軸帶支撑、多向聯通的綜合交通布局。到二零二五年,總體建成貫通全省、暢通國內、連接全球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實現「一二三一二」出行交通圈和「一二三」快貨物流圈。
  雖然該規劃限於廣東省本身的行政權力,並未及於與廣東省同級的香港和澳門特區,但基於交通體系鏈接港澳,因而也有多處是涉及到澳門。比如,在大灣區快速交通網方面,爲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規劃提出以强化極點聯繫、聯通珠江口兩岸、連接內地與港澳爲重點,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等級公路爲骨幹的大灣區快速交通網。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廣州北至鶴州段、鶴州至橫琴段),南沙至珠海城際鐵路,珠海至肇慶高鐵等項目,推動廣珠城際進入廣州中心城區,建設廣珠快捷走廊,推動實現內地高鐵、城際鐵路與澳門輕軌在珠海站、橫琴站便捷銜接,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連接通道與廣珠城際鐵路在珠海站內連接,支持澳門融入國家鐵路網絡。在港口方面,建設珠三角世界級港口群,推動港口協同合作發展,深化珠澳港口合作,探索澳門自由貿易港功能向珠海港延伸。有利強化澳門與廣州、深圳等高效聯通。規劃還提出探索推動都市圈跨行政區交通一體化管理改革,包括協同廣東建立健全橫琴深合區交通佈局銜接廣東省交通規劃,在珠澳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基礎上,推進澳門衛生局與廣東省衛健委的溝通機制,切實做好防疫與出入境澳門的措施,更好推進澳門融入灣區等。
  最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提出,加强與港澳交通銜接,研究深圳經港珠澳大橋至珠海、澳門通道,更好發揮港珠澳大橋作用,更好發揮港珠澳大橋作用。這意味著「十四五」期間,深圳與港珠澳大橋連接事宜提上議程。亦即是港珠澳大橋將從現時的「單Y」模式,回复到原先設想的「雙Y」模式。這是典型的「否定之否定」。
  筆者一直是「雙Y」模式的熱烈支持者,分析認為「單Y」模式凸顯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未能盡情發揮的「短板」。除了是受珠海(廣東)、香港和澳門三地車輛分配名額的制約,能夠上橋的車輛不多之外,就是「單Y」方案撇開了深圳,這就使得港珠澳大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打折扣,所收取的過橋費,永遠收回不了投資成本。
  實際上,投資一千億元的世界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在溝通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功能上,居然將經濟總量最高的深圳市排除在外,其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就被打了扣折。單就汽車保有量來說,目前港珠澳三地相加汽車保有量約一百三十萬輛(香港七十三點七萬輛,澳門十一點九萬輛,珠海五十三點一萬輛),遠遠不及深圳汽車保有量三百二十萬輛的二分之一。而且因為「兩制」關係,兩地牌照車比例極低,上橋車輛更少,因而使得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馬上淪為一座「空橋」,成為「畢業即失業」的典型。因此,港珠澳大橋應該回歸「雙Y」方案(連接深圳、香港、珠海、澳門四地),才能發揮出最大效能,經濟意義提升十倍以上。
  現在從珠海去深圳,直線距離只有約四十公里,但是卻要北上經過虎門大橋再南下深圳,距離突然就變成了二百多公里,而且因為車流量實在太大,虎門大橋也變成了堵車的代名詞,從深圳去珠海路上花個四至五個小時就是常事。因此,當港珠澳大橋的「單Y」方案正式確定之後,廣東省就隨即提出「深中通道」。但也是被香港出手阻擋,而中央也是溺愛香港,指令廣東省暫緩。但現在虎門大橋已經堵塞到「不亦樂乎」,就連香港也不好意思再出手阻擋了。但即使是深中通道建成,也只是方便中山及粵西,珠海和澳門獲益不大。正因為如此,就更凸顯了港珠澳大橋改回「雙Y」以搶回主導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現在,廣東省政府正式確定,港珠澳大橋回歸「雙Y」方案,由此可見,內地現在已經不再「遷就」香港,而是向事實出發。但讓人感到始料不及的是,原來人們都以為,只有香港特區反對「雙Y」方案,澳門特區是「雙Y」方案的支持者,但魯平標著、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一書,以一個專章「論爭」所載,「雙Y」方案遭受到了港澳學者的「聯合圍剿」。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在「澳門與大珠三角交通專題研討會」上,澳門數位專家學者在發言時異口同聲反對「雙Y」:既然優先建設連接港珠澳的「單Y」方案大橋在二零零三年七、八月份國家發改委和粵港澳三方政府都己認同,且國務院己批准三地政府開展港珠澳大橋的前期工作,爲什麽粵省「兩會」時深圳市和廣東省的代表又「橫生枝節」,提出以「雙Y」方案爲首選?如果爲此又要重新論證接駁到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大橋何日可以動工?
  現在,澳門和珠海以至深圳的車主以至普通市民,都深受這個「單Y」模式之苦,未能實現珠江口兩岸的交通方便。而且,也讓國務院編制的《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規劃的五條地區性環線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簡稱「珠三角環線高速」,編號G94),變成「掘頭路」,因港珠澳大橋是跨境通道,而讓沒有出境權的內地車輛在此受阻。
  現在終於正本清源,作出「否定之否定」的決策,決定港珠澳大橋回歸「雙Y」方案。而延伸到深圳的支線的走向,可能是為了避開香港特區的「敏感情結」,並不是包括筆者在內的「雙Y」方案支持者各方建議的,以高架橋方式沿著香港西部陸地興建的方式,而是寧願多花逾倍的投資,直接從東人工島引出,不經香港陸地和水域,直到深圳前海。而且採用港珠澳大橋的橋樑與隧道相結合的模式,在連續香港和深圳的航道的路段,採用隧道方式,其餘路段則是橋樑方式。這樣做,就等於是整條深圳支線都位於內地水域之內,避免與香港特區的管轄權產生衝突,實現「主導權在我」。
  按照此模式,從珠海到深圳,在珠澳人工島可以繞過珠海口岸,直接上橋,在到深圳後,也無需經過口岸,直接登陸。亦即無需辦理出入境手續,因為整座大橋,在東人工島以西,都是屬於內地的水域。反之,深圳及珠江口東部的汽車,也可經港珠澳大橋到珠海和珠江口西部。因為直接用這種方式上橋,並未涉及到出入境,頗為方便。而「G94」號高速公路也將成為真正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暢通無阻。
  但澳門車輛則有所不同,必須在珠澳人工島的珠海口岸,和深圳口岸分別辦理出入境手續,但在大橋上行駛時,卻是在屬於內地管轄的關境之內。
  這樣,首先是現有的「粵澳兩地牌」得益,可以直接從港珠澳大橋入境深圳,無須繞道虎門大橋或正在興建的深中通道。未來,在「單牌車入粵」政策實施成熟之後,「單牌車」可能也可以使用港珠澳大橋進入深圳,並由此前往珠江東岸的廣東省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