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澳門居民中的另一類──澳門玉器商販 在台澳門居民中的另一類──澳門玉器商販

有關澳門居民在台灣工作、生活所導致發生的種種問題,已引起台灣有關機構的關注。今日,一個主旨為「港澳居民在台灣工作生活狀況」的第二次焦點團體座談會,將在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舉行。該座談會由曾於十一月底來澳出席第一次「澳台關係論壇」並就澳門居民在台工作、生活調查情況作主題報告的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小紅主持,出席人員將有「勞委會」職訓局及「內政部」境管局的代表,以及李華球〔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副秘書長〕、倪伯嘉〔「經濟部」國貿局商務秘書〕、孫國華〔國民黨籍「立委」〕、葉明德〔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校長〕、蔡宏明〔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周慶峻〔港澳居民在台協會會長〕、孫大千〔親民黨籍「立委」〕、張旭成〔民進黨籍「立委」〕、劉澤生〔中信創業投資公司協理、港澳人士代表〕等人,「陸委會」港澳處代表也將列席會議。

陳小紅月前在出席「澳台關係論壇」並報告澳門居民在台工作、生活情況調查情況時曾談及到,目前在台灣生活的一萬多澳門居民中,除了大部份是原籍福建的打工仔,及小部份原籍廣東、上海等地的打金師傅、洋服店裁縫、廚師等之外,還有一群為數約四百多人的「玉器商販」,多是從大陸地區組織貨源,運到台灣後在台北市光華商場一帶擺攤販賣。這群「玉器商販」應是在台澳門居民中的「中上階層」,而且已有不少人入了台灣戶籍,成為台灣居民了。

台北市確是存在著一群「澳門玉器商販」,而且還成為台灣某些政治人物的爭奪對象。一九八八年及二零零二年的兩次台北市議員選舉,中國國民黨籍的厲耿桂芳由黃復光黨部提名並資助參選,選區是在大安、中山區〔第六選區〕。而光華商場雖然是位於中山區,但這些「澳門玉器商販」卻大多住在大安區,因而其戶籍以至選區也是在大安區。厲耿桂芳就以其先生厲威廉曾任「陸委會」港澳處長和澳門台北經濟文化中心主任的便利,向這些已擁有選舉權的「澳門玉器商販」拉票。尤其是在去年底的台北市議員選舉,由於「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親民黨加入選戰,並由李慶安推荐、宋楚瑜提名,推出了與黃復光黨部甚有淵源的李新、王欣儀、呂庭華等人參選,在黃復興黨部的成員大多傾向宋楚瑜的情況下,厲耿桂芳感到自己選情「告急」,就以「拉多一票得一票」的心態,深入玉器市場向「澳門玉器商販」拉票,並打出了「厲處長夫人」的旗號,結果還頗有效,挽回危局。終於,她以一萬六千九百二十八票當選,僅比「第一高票落選」的江蓋世〔民進黨籍〕多三千九百四十八票。

光華商場的「玉器市場」,因其經營者中有九成是澳門居民〔其餘一成為香港居民〕,故也被台北市民通稱為「澳門街」。其實,台北市內有兩個「澳門街」,除了是光華商場這一個之外,還有一個位於台北後火車站的華陰街一帶,附近有許多澳門人開的「古董店」。不過,光華商場的「澳門街」是以小商販為主,又稱「假日玉市」。每逢周末假日,這裡就人聲鼎沸,出來擺攤的古董、玉器、瓷器等攤位多達二百多個。而位於華陰街的「澳門街」,則是以古董店為主。但並非是開設在臨街鋪位,而是開設在他們所寄住的旅店內。每一間客房就是一家「玉器店」,二十四小時「開門營業」,買古董的顧客直接到客房交易,旅店就是古董買賣市場,如百貨公司一樣熱鬧。之所以有兩種不同的經營形態,區別是在於在光華商場「假日玉市」經營者,基本上已經取得台灣地區戶籍,並領有正式營業牌照。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台灣當局對華僑及港澳居民的入籍政策較為寬鬆,港澳居民比較容易赴台定居。而「後來上岸」者則因台灣當局已收緊入籍定居政策,澳門居民不容易拿到台灣當局的國民身份証,也就只好以「跑單幫」的形式經營了。據了解,在這些「澳門玉器商販」中,通常是莆田人賣玉,泉州人賣古董。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時,台灣經濟起飛,但對大陸仍未開放,台灣民眾對大陸古董、玉器極為好奇,加上古董生意的利潤甚高,一些赴台打工的澳門居民看准這個機會,轉行當了玉器商人。他們每一、兩個月就到大陸各處搜購各式古董,經香港轉運到台灣。當時生意甚為「好做」,連「福州腐乳」的空瓶子都可以賣到新台幣八百元,一個陶製酒罐也可以賣到新台幣三千元,而這瓶酒連罐在大陸地區的售價只不過是人民幣十多元。有的則用手提包帶進玉器、雞血石、壽山石等。生意興旺時,就用貨柜運進。有時由於數量甚多,連海關也來不及逐箱開封查驗,就直接進了關。不少澳門居民賣玉器發了小財,購屋自住。近年由於兩岸民間交流已極為普遍,台灣人也已開始見識大陸真正的古董、書畫和藝術品,也就對「澳門街」上原來那類「古董」失去了興趣。再加上近年台灣經濟不景氣,台灣居民的購買力及購買意欲均大降,但大陸古董收購價卻是大幅上漲,因此他們的生意已大不如前,已沒有當年的獲取暴利空間了。有時所賺還不夠開銷,有的人就只好乾脆重作馮婦,回到建築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