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為配合促談攻勢準備各項議題雛析

從近來陳水扁、呂秀蓮、吳釗燮、邱太三等人的一系列談話內容研判分析,台灣當局正充分利用美國白宮當局〔包括未來不管是布殊連任還是克里走馬上任〕希望台海局勢保持穩定,兩岸能盡快恢復接觸對話,但又並不強調對話應是在「一個中國」原則前提下進行的「有利時機」,加緊發動「促談攻勢」,以掩護其「假和緩、真台獨」的戰略意圖。與此同時,又可達到將北京逼到「兩難」的牆角之目的──倘北京正面回應「恢復談判」建議,就可破其「只有回到一中立場才可進行談判」的「局」;如予以拒絕,台灣當局就可將「麻煩製造者」的帽子扣在北京頭上,以爭取白宮將台海天秤向台灣方面傾斜。

台灣當局既然大唱「恢復談判」高調,當然也就做好了談判議題的準備,以防範萬一北京來個思維大突破,以「繞過一中」方式同意與台灣當局進行不涉政治議題的談判時,自己卻拿不出談判議題,束手無措,徒然暴露其「促談攻勢」是虛假的,在國際輿論上陷於被動。因此,據說「陸委會」已經擬定了一批準備與大陸方面進行商談的議題項目。這些項目包括有:

──在投資與貿易項目方面,是大陸台商投資保障,人民幣在台兌換清算,兩岸金融監理,避免雙重課稅,貨品直接進出口,智慧財產權保護等;

──在司法議題方面,是兩岸刑事和民事司法協助,兩岸商業糾紛仲裁,漁事糾紛仲裁等;

  ──在三通與觀光項目方面,是兩岸貨運便捷化與台商包機直航,兩岸海運直航,兩岸空運直航,大陸居民赴台觀光旅遊等;

──在其他議題方面,是偷渡犯遣返,兩岸共同打擊跨境犯罪,制防及處理海上垃圾,大陸漁工赴台務工協議,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等。

在上述項目中,有些本來就是在「政黨輪替」之前,海峽兩會〔大陸海協與台灣海基會〕曾經商談過的,如漁船糾紛,偷渡犯遣返等;有些則是在海峽兩會尚未中斷接觸、談判之前,台灣方面已經提出來的,如大陸台商投資保障,避免雙重課程,共同打擊犯罪,司法協助,保護智慧產權等;有些則是大陸方面早就提出來的訴求,如兩岸海運直航,兩岸空運直航等。也有一些是在「政黨輪替」之後,台灣當局根據兩岸交流出現的一些新情況而提出來的,如開放大陸居民赴台觀光,台商包機直航,人民幣在台兌換清算等。也有一些則是台灣當局直接為其「假和緩、真台獨」圖謀服務的手段,如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等。

實際上,一九九三年「汪辜會談」後的首先進行的兩岸事務性商談,就是「兩岸劫機犯遣返」、「兩岸偷渡犯遣返」及「漁船糾紛」。經過七次事務性協商和三次「唐焦會談」之後,已經達成了「兩岸劫機犯遣返」及「違反有關規定進入對方地區人員遺返」〔即「兩岸偷渡犯遣返」〕兩項協議,並已準備簽署。但就在兩會負責人草簽前夕,台灣當局卻授意海基會必須堅持將之與在「管轄權」問題上協商「卡殼」的「漁船糾紛」協議捆綁一起簽署,否則拒簽。而致使海峽兩岸經過一年五個月的努力而達致的成果,被迫夭折。

目前看來,由於台灣當局已經放棄了過去「戒嚴時期」的那一套做法,不再將劫機者當作是「反共義士」,而是按照國際慣例,將之以刑事犯罪處理,故已鮮有劫機事件發生,今後即使再有發生,按其有意提出的「共同打擊犯罪」議題的方式處理即可。這可能是「陸委會」所準備的「復談項目」中,剔除了「劫機犯遺返」這一項目的緣由。

而「偷渡犯遣返」,則是台灣當局急迫需要解決的議題。這幾年來,由於台灣當局在」遣返偷渡客」作業上搞了不少小動作,使到該項作業的進度緩慢。不但是未能對私渡人員形成阻嚇作用,而且新竹等幾個收容中心也人滿為患,加重了收容壓力。據有關部門透露,台灣當局每年花費在收容私渡人員方面的費用,都超過一億元新台幣,這是一個不輕的負擔。另外,台灣情治機關亦擔心,在私渡人員中,可能摻有大陸特工。他們可能會與被羈留在收容中心內的具有各種政治身份〔如中共黨員、退伍軍人等〕組織地下黨支部,找尋機會進行「獄中鬥爭」,從而危害治安及安全。因此,台灣當局希望能早日清理各個收容中心,以卸下「包袱」及「不定時炸彈」。

當年海基會在兩岸事務性商談時,就強要在「漁船糾紛」中加入政治內容,要求明確劃分雙方管轄海域範圍和管轄權限,提出所謂的「台灣海峽中線」問題。另外,在協議的適用對象方面,海基會主張除了漁船與漁船之外,還應包括漁船與公務船及其他非公務船方面。這些主張顯然是違背了「一個中國」原則,遭到了海協的明確反對。在台灣當局發表「兩國論」和「一邊一國論」之前,海基會都尚且如此強銷「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貨色的了,現在再提出這個議題,其將要藉劃分「台灣海峽中線」及「管轄權」來凸顯其「台獨」的用心,那就更是毋庸置疑的了。

在「汪辜會談」後續事務性商談中,海基會曾提出了大陸台商投資保障協議項目。為作配合,「陸委會」當時編印了《赴大陸台商經貿糾紛案例分析》、《台商赴大陸投資失敗案例之研究》等小冊子,作為「炮彈」。而在十年之後,可能「陸委會」和海基會又已搜集了更多的此類「案例」,說不定也正在整理之中。「彈藥充足」,隨時可以根據其政治圖謀而「發射」。 

在「陸委會」準備的各項議題中,有些是單純事務性項目的,如台商包機直航,「三通」航線等,只要台灣當局承認這是「兩岸航線」,不堅持引入「外籍權宜輪、機」內容,相信較易處理,並大可授權民間團體進行接觸、談判。但一些議題的政治性甚高,已屬政治性議題,而非事務性議題,如「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建構穩定和平互動架構」等。這就必須首先解決「一個中國」原則政治涵義的問題。在目前條件下,這只能是「不可能任務」。或許,這正是台灣當局發動「促談攻勢」的其中一個戰略意圖:要破北京關於「一中」原則的「局」。這就折射出,台灣當局「恢復兩岸談判」的背後,是要在兩岸談判的範疇凸顯「兩國論」和「一邊一國論」,毫無其所吹噓的「善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