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治史》以第三者角度分析兩岸關係

隨著台海局勢的日趨緊張,台灣問題成了國際上一些政治學者關注的焦點。他們紛紛從西方的思維角度來研究台灣地區的政治問題,並出版了不少這方面的著作,其中有部份由台灣地區的翻譯工作者翻譯成中文,交由台灣地區的出版社出版。最近,由美國政治學者丹尼.羅伊撰著,台灣學者何振盛、杜嘉芬伉儷翻譯,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的《台灣政治史》一書,就是在諸多的「出口轉內銷」書藉中,較為中肯持平,值得一看的一本。

《台灣政治史》的作者丹尼.羅伊〔DENNY ROY〕,現任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的亞太安全中心研究員,他的學術專長在於東北亞研究。丹尼.羅伊一九九一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後,曾於美國海軍研究院、澳洲大學、新加坡大學、楊百翰大學等機構任教並進行研究。著有《中國對外關係》,並參與編寫了《東亞政治人權》,其對於亞太安全的分析也見諸於許多學術期刊上。

本書的翻譯者何振盛、杜嘉芬,既是台灣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的同學,又是一對「夫妻檔」。其中何振盛,原藉福建,一九六二年一月出生。是政治大學政治系學士,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語言進修,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生。曾任「外交部」駐越南代表處秘書,第三屆「國大代表」〔新黨不分區〕,新黨全委會秘書處副秘書長。現任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講師兼事務發展中心主任,草山行館〔即在台北市長馬英九支持下,將在陽明山的原蔣介石官邸改建為開放的文化活動場所〕執行長,林語堂故居執行長。學術專長為外交行政,及「中央」政治體制,台灣政治發展與民主化。譯有《摩爾人的最後嘆息》〔與黃斐娟合譯〕、《第三世界的結束?》〔與杜嘉芬合譯〕。

本書的另一譯者杜嘉芬,原藉湖南,一九六三年出生。政治大學政治系學士,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僑務行政高考合格,歷任「僑委會」科員,海基會秘書,「陸委會」港澳處科長。現任「陸委會」澳門事務處〔即澳門台北經濟文化中心〕綜合組組長。

台灣商務印書館為《台灣政治史》所作的促銷宣傳語,為「這不僅是一本有關台灣政治的書,也是一本攸關台灣未來命運的書」。《台灣政治史》的作者丹尼.羅伊,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平實、客觀地為台灣的歷史做詳盡的紀錄、發表看法以及見証,道盡五百年來台灣的政治發展、歷史定位和與大陸淵源流長的情感之聯繫。前四章,追溯至十五世紀,歷經荷據時期、鄭氏王朝、滿清據台、日據時期等過程的台灣歷史。第五、六章分析冷戰時期的台灣戰略地位,美國對台的外交政策及台灣對外的國際關係;第七、八章探討李登輝時代及民進黨執政的表現;末章則以台灣的歷史及未來作一結尾。台灣商務印書館指稱,作者在秉持不偏不倚的研究態度下,認定台灣定能走出去,面向未來;而民主且愛好自由的台灣,更可以在經濟、社會與文化方面,提供中國「光明的前途」,讓中國大陸與國際社會一同為台灣的成就喝采、為台灣的進步引以為榮。書首附有「大事記」。另外,該書作者在「序言」中聲稱,當前許多論述台灣政治的書籍,不是對國民黨或台灣「獨立」明顯地有所偏袒,就是存有偏見。由於他並不屬於台灣特定的政治團體,因而能致力於平衡公允之評述。

《台灣政治史》一書的結尾部份,較多篇幅是作者對兩岸關係的分析。作者從「第三者」角度所作出的分析,盡管並不迎合兩岸關係當事雙方中任何一方的立場,但卻也並非沒有可供雙方反思、參考之處:

歷史留給了兩岸一道難解的習題。台灣的兩難之處在於,「獨立建國」可滿足台灣在國際社會上受到尊重與認同的需要,但眼前卻有引發慘痛戰爭的可能。中國深知若允許台灣在政治上自決,台灣必定脫離北京,中國對台灣的影響力將僅剩「貿易」以及「威脅動武」。不可否認地,兩岸的經濟是息息相關的。台灣投資中國大陸總額已達美金六百億元,約有五十萬名台商定居大陸,每年台灣約有三百萬人至大陸旅遊。然而,朝氣蓬勃的民間交流,並無法解決中國對台問題。中國方面希望在不涉及敏感政治問題的前提之上,對台經濟及社會的聯繫持續增長。若無法藉由經貿互動解決兩岸問題,中國將只剩下「威脅動武」此一選擇。中國兩難的困境在於,軍事的高壓雖具有防止台灣獨立的立即效果,但長遠來看,卻會強化其「獨立」的決心;因會強化其「獨立」的決心,台灣將會視北京為敵對的政府。江澤民政府就是因為太過僵化、缺乏創造力,而無法激起台灣民眾與其統一的意愿。

兩岸之間僵局產生的原因究竟為何?我們可從台灣本身的歷史尋求一些關於兩岸前景的建議。首先,台灣在文化上與中國大陸有著綿遠深長的淵源。就這方面的意義來看,毫無疑問地,台灣自亙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然而,此一文化臍帶卻無法維繫住台灣的政治。台灣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早已走出了自己的路,台灣人對自己的社會格外驕傲,並希望保有它。

其次,台灣人從未中止對外來統治的抵抗,不論是對荷蘭、清朝、日本,以及戰後的國民黨。這個國家的人民,個個都是剽悍不羈、擁有和統治者抗爭,成功地使其讓步的輝煌紀綠。這一點提示了我們,欲在政治上強迫台灣人臣服以達成統一的策略,必敗無疑。即使對台灣採取封鎖政策、對其發射飛彈,或是網路戰爭,皆只有可能激起台灣人民同仇敵慨之心,絕不可能強迫其投降,更不用說美國軍隊必定早有萬全的準備來干涉這些舉動。假使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隊嘗試以武力強佔重要的政府機關,他們必將付出慘痛代價:激怒並且喪失台灣民心,使得統一變得更加困難。

第三,如同國民黨在一九八零年代所面臨的挑戰一般,中國共產黨將面臨政治自由日益增加的壓力。以台灣的經驗看來,經濟發展與國家主導的有限度的政治改革將帶給社會更多活力,並且提供民眾對自由更大的議價空間,政府對反對聲浪的壓制將不再奏效。台灣經歷的轉變包括:反對黨的合法化、對於早期受禁的政治性議題,能夠有更多的包容及討論、政府機構的改革、政權由軍隊及黨的掌控釋放至政治機關等。國民黨也逐漸轉變成它原先所反對的形貌:一個台灣人的政黨,政治自由化和脫離中國「獨立」的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