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政協將增補港澳委員及副主席說起 從全國政協將增補港澳委員及副主席說起

這幾天,有關全國政協將增補港澳區委員,甚至是將會增加一名來自香港特區的副主席的消息,不絕如縷。根據相關消息顯示,正在北京舉行的十屆全國政協八次常委會會議,將於今日審議通過增補委員名單。獲增補的八十名委員中,有十一名來自港澳地區,其中香港八人,澳門三人。另外,中央還將計劃增補一位全國政協副主席。由於香港特首董建華也是傳說中的八名新增補委員之一,故而有關董建華將會被安排為政協副主席候選人的消息,也就成了近日的熱門新聞。

去年九月二十三日,本欄曾以《建議邀請更多港澳居民參加人民政協》為題分析認為,港澳居民參加全國及地方政協的工作,是愛國統一戰線不斷發展壯大的體現,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文化交流進一步加深的反映。而且,作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特殊階層,港澳同胞參加人民政協的工作,也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實際上,港澳地區是祖國的神聖領土,港澳同胞是炎黃子孫的一部份。由於地緣、親緣、血緣的關係,更因為港澳先後回歸祖國,港澳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逐漸增強,他們中的代表人物參加人民政協的工作,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和強大的凝聚力。人民政協組織中的港澳委員,由於他們處於港澳特殊的政治背景之下,思想活躍,視野開闊,知識面廣,可以毫無顧慮地就履行政協職能方面提出許多中肯的、有深度、有力度、有開拓性的建議。同時,他們有著比較廣泛的社會關係,對自己的祖國有著天然的割不斷的情絲,愛國愛鄉之心與日俱增,報效桑梓的壯舉屢見不鮮。港澳委員是同內地進行經貿、科技、文化等方面合作與交流最積極的一部份,是發揮政協優勢進行經濟建設的一支特殊難得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政協參政議政水平,充分發揮人民政協職能和作用的一支強大生力軍。作為政協組織的一員,港澳委員也是中共和政府聯繫港澳群眾的重要橋樑和紐帶。鑑此,全國政協委員會和地方政協委員會,有必要考慮研究再一步適當增加港澳委員的名額,並藉此吸收港澳居民中的在政治上有影響,在社會上有地位,在經濟上有實力,在學術上有造詣的中生代人物參加人民政協的工作,使愛國愛港/澳事業得以「薪火相傳」。

本欄當時還指出,這兩年來,中央政府在經濟上向港澳兩特區提供了許多優惠,包括「CEPA」協議,內地居民赴港澳「個人遊」,讓港澳參加「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及在跨境大洮堻]政策上向港澳特區傾斜等。這些措施,正在收到正面積極的效果。港澳居民在享受到其所帶來的好處之時,加深了愛國愛港/澳的感情。但在政治上,卻未見中央有類似的「優惠措施」推出。除了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提出了要與民主派人士溝通,及向若干民主派人士返內地探親、參加學術活動開放「綠燈」之外,力度似是仍有不足,連愛國愛港/澳人士參加內地議政的愿望也未能最大程度地予以滿足。因此,適當增加全國政協和地方政協的港澳委員名額,也可說是政治上的「CEPA」──更緊密聯繫政策,相信也將會起到正面及積極的作用。甚至其無形影響,可能會比經貿上的「CEPA」還要深遠。

現在,全國政協常委會決定增補名額,其中有十一人來自港澳地區,可以說是加強政治上的「CEPA」──內地與港澳更緊密聯繫的重要一環。由於在以往實踐中,較少在屆期中間增補委員的情況,故這次增補委員,也就顯得頗不尋常。有評論指出,中央在包括港澳地區在內的全國層面上新增多些政協委員,以至增補副主席,讓不同層次的有志之士參加國家事務,是好事和積極的做法,對加強中央與港澳地區的溝通有利,並可進一步壯大政協的力量。

其實,讓董建華在卸任香港特首後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進入「黨和國家領導人」序列,早就有跡可尋。實際上,原本在全國政協副主席中,香港佔有兩個名額,一是霍英東,一是安子介。但在安子介逝世後,一直未作增補。當時就有人「吹風」說,這是預留給董建華於二零零七年六月三十日卸任香港特首後,予以增補的。

但倘若外傳的董建華將在今次會議獲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是屬實的話,為何卻是「提前」了呢?看來是有兩個層面的考量;其一是政治層面,加強董建華在香港特區的政治權威,有利於他在餘下的特首任期的工作〔但也有人認為,這將意味著他將淡出香港特區政府的實務〕。其二是技術層面,在董建華二零零七年卸任香港特首後,才安排他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那就須等待到二零零八年初的全國政協全體會議,而此時全國政協已經換了屆期,已是第十一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這樣就似是將會產生「卸任官員榮譽職位安慰獎」的感覺。既然要安排他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那就不如在其特首任期內處理,這樣更利於增強其政治威信,領導好特區政府。

在「一國兩制」事務上,向來是「港例澳從」。既然董建華有這樣的安排,何厚鏵將來會被安排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進入「黨和國家領導人」序列,也就理所當然。不過,由於何厚鏵在澳門特區的政治威信甚高,也就無須要在其特首任內「提前」安排。何況,全國政協副主席只有一個澳門委員的名額,現由馬萬祺佔額,即使是現在要提前安排何厚鏵,也無額可用。因此,估計何厚鏵的被安排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要等到馬萬祺任職年齡「到線」而退任之後,最快也要到二零零八年三月全國政協換屆之時。

新增補的全國政協澳門區委員的全部名單,未見透露,但有報導說其中一人是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徐澤。這一安排十分合理,因為原來以中聯辦副主任身份出任全國政協委員的「職務代表」李勇武,已因年齡「到線」而被免去其中聯辦副主任職務。為填補這一「空白」,更是為加強對澳門區全國政協委員的指導和協調、服務,有必要予以填補。不過,依以往慣例,李勇武的委員、常委職務,仍可繼續保留,直到二零零八年初換屆時為止。倘他仍能續任委員,就將不會是在「特邀澳門人士」界別出線,而極有可能會是屬於「對外友好界」。

至於餘下兩個增補名額的由何人獲得,直至本文執筆時為止,仍未見透露。不過,業內人士認為,《華僑報》社長鄭秀明應是符合條件人選之一。這是因為﹕其一、已故《華僑報》前社長趙汝能,早在一九八八年就是全國人大代表,並在一九九三年連任。鑑於《華僑報》在澳門新聞界中的「江湖地位」,其負責人在未有參加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的情況下,宜被安排為全國政協委員。其二、《華僑報》現任社長鄭秀明,曾任廣東省人大代表。但在澳門回歸之後,按有關政策規定,廣東省人大中的澳門代表團解散,鄭秀明也就隨之失去省人大代表身份。而原省人大的十二名澳門代表中,除了年齡、調職、退休等原因未作安排者外,其中的李鵬翥、高開賢、潘玉蘭參選全國人大代表並成功當選,吳培娟、姚鴻明獲邀請為出任全國政協委員,餘下鄭秀明等人「沒有下文」。現在,應是趁著全國政協增補澳門區委員之便,進行適當安排的時候了。